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解放村百亩盐碱地水稻试验田里,远远便听到阵阵轰鸣声响彻田间地头,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将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收割机中,切碎的秸秆从机尾排出,一气呵成。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2021年11月,杭锦旗人民政府邀请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专家在独贵塔拉镇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盐碱地稻田土壤改良和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站通过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亩产550公斤以上的高产、优质、多抗耐盐碱水稻品种,并研究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促进了杭锦旗盐碱地的快速高效利用,为农民增产增收、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黄河流域耐盐碱水稻品种独贵塔拉研发基地负责人刘大伟介绍道:“从2022年5月份开始,我们在独贵塔拉镇的盐碱地开始试种,开始时种植了143个品种,结果收获了9个品种。2023年,我们对这9个品种进行筛选和改造,并进一步提升抗盐基因,将优质、高产和抗性基因组进行杂交,以确保今年的成功率比去年更高。2022年的成功率连10%都不到,2023年超过90%。”
2023年10月12日,独贵塔拉镇举行2023年“以稻治碱”测产观摩会。测产现场,参与人员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弓着身子,手持镰刀,到划定取样地块收割稻穗,经脱粒、称重、分析各项数据后,兴粳14号测产结果为亩产608公斤。
“独贵塔拉镇有盐碱地12.8万亩,我们必须向盐碱地要地、向盐碱地要粮,通过这块试验田我们证实,‘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双向发力改良盐碱地的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我们的科研团队将会继续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不断提高盐碱地水稻产量和效益,让荒废土地‘活’起来。”独贵塔拉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哈斯毕力格说。
随着水稻的丰收,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沃野良田。接下来,杭锦旗将持续在盐碱地稻田土壤改良和高产高效水稻栽培上持续发力,为盐碱地改良、农民增产增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