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明沙淖乡位于黄河“几字弯”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明沙淖乡耕地面积2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约16.5万吨,是土默特右旗优质玉米的主要输出地。
近年来,土默特右旗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不断强化农牧业相互融合,通过深挖玉米产业新动能,不断完善玉米产品深加工。金黄的玉米串起一条“黄金产业链”,使“土右黄玉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名片”。
走进位于苗六营村的永恒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厂生产车间里,轰隆隆的机械声不绝于耳,一粒粒玉米经过去杂、浸泡、蒸煮、压片、烘干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片状玉米颗粒,成为牛羊嘴里的“美味佳肴”。
“非常看好玉米深加工发展前景,明沙淖乡种植玉米面积大,把厂子建在这里,能解决周边农户卖粮难的问题。目前,产品市场需求量挺大的。”永恒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微说。
在“绿之梦”小杂粮加工厂生产车间里,金灿灿的玉米粒经过比重、去石、分料、脱皮、研磨等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被加工成玉米面粉、玉米面条、玉米糁、玉米面等系列产品。
“全乡玉米烘干、压片厂共有10余家,大量收购乡内及周边乡镇生产的玉米,分别对玉米颗粒进行烘干存储、二次压片、玉米秸秆回收加工等处理,可年产9.1万吨烘干玉米,2.2万吨玉米压片饲料和1.5万吨玉米粉碎饲料。‘粮改饲’较传统喂养牛羊营养提升30%,既提高村民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又避免因玉米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实现了玉米就地深加工,产业链初具成效。”明沙淖乡综合保障与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孙建军说。
埋下一粒玉米,收获一个产业。土默特右旗明沙淖乡采取“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串起了一条“合作社+农户+企业”的产业链,通过“以购带帮”“订单收购”等方式,让小小的玉米颗粒经过“变身”,鼓起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唱响了产业兴旺的“新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