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包括文学、绘画、建筑、音乐、戏剧、电影等……”11月16日,走进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第三中学,就听到留学生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声。
“我今年16岁,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我学习汉语是为了有个更好的未来,我想上清华大学。”高二留学生娜仁通拉嘎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自信地说。
17岁的巴图乌拉是班长,来自乌兰巴托市。“我哥哥参加过‘汉语桥’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我也要和哥哥一样,好好学汉语,在中国上大学。”他说。
二连浩特市第三中学的蒙古国留学生在上课。
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隔界相望,二连浩特口岸是中国向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该市有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面向蒙古国招生。二连浩特市第三中学自1996年招收5名插班留学生以来,已经连续27年招收蒙古国留学生,毕业生留学生有1422人。
二连浩特市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把握教育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不断创新中蒙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2020年前,二连浩特市在读外国籍学生总量保持每年千人的稳定态势,2023年在读蒙古国籍学生337人,每年参加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外国籍学生报考六级通过率高达90%以上。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牟野张慧玲
监制: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