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工作方便”,特制了一件工作服,上面缝了两个口袋,“一个口袋放公款,一个口袋放私款”。一次,陶行知去外地募捐,返程搭车时放在私款口袋的钱被盗了,他没有把募捐来的钱拿出来垫买车票,硬是拖着疲倦不堪的身子,坚持步行回到学校。这段公私分明、纤尘不染的佳话,至今还被人们传颂。
公私分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公与私如同楚河汉界,理应一清二楚。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被私心冲昏了头脑,被私利蒙蔽了双眼,被私欲吞噬了理智。公与私的界限一旦模糊,私欲的“口子”就会越撕越大,“总开关”失灵,灵魂随之扭曲,权力就会失控、脱轨,进而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正所谓“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走上领导岗位的那一天起,就时时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当常用“公与私”这杆秤称一称言行,善用“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举止,自觉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毛泽东同志有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在革命胜利后他却为自己定下了与亲友交往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从严要求亲属,反复叮嘱“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他发现食堂炊事员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时,便不让孩子再去食堂买饭。毋庸讳言,党员干部也有自己的权益和基本需求,我们党也历来认可合法的、正当的个人利益。但是,党员干部在自我发展中,切不可盲目追求个人名利,无限放大个人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党和人民的利益,就谈不上党员干部个人的名利。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利益,自觉控制和合理节制自己对名利的欲望,耐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
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最需要的就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对党员干部来说,干事创业不是为了个人升迁,不是为了自己的小日子,而是为党和国家奋斗,为一方百姓谋福利。须知,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勇于推功、敢于揽过,这是成事之本;公而无私、干净做事,心存百姓、坚守初心,这是创业之基。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为公还是谋私,考验党性修养,影响党风政风,事关复兴大业。新征程上,党员干部须坚持清正廉洁、公私分明,如此才能锻造出为公为民的品质,找准人生坐标,开拓人生境界,交上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合格答卷。(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