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网评

懂得“等一等”的城市,才是有温度的城市

  在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轨道交通4号线,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搭乘地铁去市区卖菜。当地人还给这条地铁线起了个名字,叫“背篓专线”。但最近有网友建议,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对此,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3月21日央视新闻)

  “背篓专线”之上,承载的是城市的“烟火气”,支撑的是菜农们的生活。允许老人们带着背篓进城卖菜,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出摊效率,也让城乡之间的这段路程更加安全,便捷。或许会有一些“白领”认为,沉重且占据空间的菜篓子和城市文明不符,也影响了地铁的通勤效率。但一座懂得包容和尊重的城市,要既容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扁担。

  衡量一座城市的“进步性”,不仅要看到它的“硬件”,更要看到“软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城市文明的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诚然,一座城市要向前走,离不开物质建设。让生活设施更丰富,公共交通更便捷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座城市缺失了对于弱势群体的包容和对“外来者”们的尊重,那么它只会沦为“空心化”的城市,没有生气,也无法显现自身的底蕴。快节奏的城市等一等“慢下来”的那群人,不仅不会妨碍城市功能的正常运作,反而会让城市显得更加文明,更具有人情味。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对弱者的包容。城市是大多数人的城市,无论其建设发展再迅速,都市文明再发达,都不能丢弃“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座城市关心弱势群体,能够为底层群众提供便利,它就是宜居的,就是文明的。城市发展的终点不是柏油沙漠、水泥森林,其目的也不是只让少部分人享受红利。城市文明的终点是和谐,是温暖与关怀,是让全体居民共享城市的发展成果。换言之,就是城市绝不能只为少数人发展,绝不能片面的发展,也绝不能将城市文明同乡村文明,精英群体同弱势群体割裂开来。

  同时,“背篓专线”也应当被视作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车厢内虽然物品混杂,但其中少不了的是欢声笑语和人间烟火。人情味和烟火气是现代社会中最为珍贵的东西。或许当你走进“背篓专线”的一节车厢,你会感受到群众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向往。铁路两端,连接的是家庭和生活。而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尊严地奔赴属于自己的一隅之地。

  身处快节奏的时代和快节奏的城市中,“慢下来”尤为可贵。在当下,有云贵山区逢站必停,服务偏远地区人民的“慢火车”;也有为乡村的老人们出摊提供便利的“背篓专线”。站在大部分人的角度,这些“慢下来”的事物看起来已经落后于时代。可对于那些身处偏僻和条件相对困难的人群来说,这些公共交通设施是生活,是收入,是被尊重,也是希望。

  文明的道路是有形的,但也是无形的。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公共交通的便利,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这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城市离不开精英白领,但更不能忽视底层群众和弱势群体。即便社会飞速发展,我们总要等一等“慢下来”的他们。(梁宇飞)

编辑:韩伟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