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内蒙古高院发布助推诚信建设典型案例

  为了切实发挥司法典型案例的普法功能和教育示范作用,维护司法权威,4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一批助推诚信建设典型案例,主要涉及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惩治虚假诉讼、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失信惩戒等方面,引导公众树立法治意识、恪守契约精神,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动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发布会现场

  案例一:某公司虚构出借人提起民间借贷纠纷系列案

  【基本案情】某市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外高息发放借款,为收回借款、避免其非法行为暴露,遂虚构其职工或亲属出借人身份,虚设原告提起中介服务合同、民间借贷、借款合同、追偿权诉讼,共计46件。其中,部分案件系某公司作为原告提起中介服务合同诉讼,要求借款人偿还该公司作为居间人代为清偿的借款;部分案件系某公司冒用原告名义或与原告串通提起借贷合同纠纷诉讼。该系列案件被裁定驳回原告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案例二:张某与李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基本案情】李某与案外人共同向信用社贷款,该笔贷款由案外人实际使用,案外人以工作需要为由,说服李某与张某签订虚构债权债务关系的借款协议书,后案外人清偿贷款,李某要求张某将借款协议书作废,张某却以该借款协议书为主要证据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该案诉讼系虚假民间借贷诉讼,遂判决驳回张某诉讼请求。

  案例三:马某等二人伪造证据侵害他人权益案

  【基本案情】马某1驾驶刘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刘某获保险公司理赔,马某2为向刘某索要保险理赔款,遂要求某市某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邱某为其出具虚假维修单等单据,马某1、马某2伪造证据,以该汽修公司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刘某给付修理费,一、二审法院判令刘某偿还该汽修公司修理费。经检察院抗诉,原审法院启动再审程序,撤销原审判决,驳回汽修公司的起诉。马某1、马某2等人涉嫌刑事犯罪,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马某1、马某2依据虚假维修单等证据以该汽修公司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刘某给付修理费,属于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虚构民事纠纷,二人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分别对二人处以相应刑罚。

  案例四:温某某等犯虚假诉讼罪案

  【基本案情】2018年7月,温某某在没有购买某小区房屋的情况下,指使赵某某与杨某某签订虚假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购房收据。2018年7月10日,温某某带领赵某某、杨某某到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虚假的购房合同、收据作为证据提交法院,要求解封某小区的涉案房屋,赵某某与杨某某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异议申请书。2018年9月10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3人提交异议申请书及材料作出民事裁定,解封了原已经合法查封的相关涉案房屋。后案件诉至某区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温某某、赵某某、杨某某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判处被告人温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赵某某、杨某某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

  案例五:李某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

  【基本案情】2018年11月起,李某某在未获得阿迪达斯、耐克、棒球联盟等被侵权注册商标所有人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购进假冒上述注册商标的服饰商品,先后在某商场、某运动商品店等4家实体店进行销售;同时通过微信线上销售,线上、线下销售金额总计人民币434万元。2021年7月,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被告人李某某所经营的服装店及其家内共查获尚未销售的假冒品牌服饰鞋帽,货值94万元。人民法院判决:李某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50万元;扣押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品牌鞋帽等,由扣押机关依法予以销毁。

  案例六:翟某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

  【基本案情】2018年,某区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认定翟某某、李某偿还樊某某20万元及利息。执行过程中,翟某某将3辆车作为担保,书面承诺两个月内还清债务。后翟某某将其名下一处房屋出售给他人。2019年,因翟某某拒不偿还债务,也未将担保的车辆交至法院,某区人民法院决定对翟某某司法拘留15日,执行完毕后被告人翟某某仍未履行判决。公安机关对其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翟某某、李某偿还樊某某部分欠款并达成和解协议。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翟某某的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被告人翟某某有期徒刑6个月。

  案例七:某劳务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名单案

  【基本案情】某法院在执行某机电公司与某劳务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依法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责令某劳务公司立即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对其名下银行账户予以冻结,但某劳务公司拒不报告财产。人民法院将某劳务公司列入失信名单。惩戒措施实施后,某劳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出行不便,且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其工作人员主动与执行法官联系,将所欠货款一次性履行完毕,人民法院依法解除失信惩戒措施,并协助其进行信用修复,实现案结事了。

  案例八:对其某某拒不履行生效判决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案

  【基本案情】某旗法院在执行萨某某与其某某合同纠纷一案中,向其某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采取线上、线下查控措施,但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执行法官决定对其某某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春节前,其某某欲从日本回国时,因被限制消费,无法购买回国机票,其某某签证即将到期,其意识到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严重后果,立即主动联系执行法官,并向申请执行人一次性支付了补偿款。在人民法院依法解除对其某某的限制消费措施后,其某某在签证到期前购买到机票顺利回国。

  案例九:吴某某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案

  【基本案情】某旗法院在执行刘某某与吴某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执行法官依法向吴某某发出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但吴某某拒不履行,且一直下落不明,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经调查了解,吴某某驾驶一辆登记在他人名下的汽车在当地承揽工程,执行法院与公安机关协调联动,在公安机关协助下,执行法官成功锁定车辆位置并将吴某某拘传到法院。起初吴某某仍坚称没钱,不愿意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根据其违法事实和情节,人民法院决定对吴某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在拘留所内,吴某某后悔不已,其家人积极筹款,并与申请执行人协商,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减免部分利息的执行和解协议,吴某某支付了全部剩余案款。

  案例十:赵某某躲避债务被采取执行悬赏措施案

  【基本案情】某旗法院在执行胡某某与赵某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通过财产查控措施,未发现赵某某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通过多渠道寻找被执行人,也始终无法与赵某某取得联系。胡某某向人民法院申请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人民法院将悬赏公告发布在法院外LED大屏幕以及微信公众号和各大网络平台,广泛征集赵某某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悬赏公告经广泛传播后,赵某某相识的亲友知晓此事。赵某某因此接到大量亲戚朋友打来的电话,迫于压力,他在执行悬赏公告发布两日后主动与执行法官联系,偿还了全部欠款。

  文·摄影/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利军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