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网评

网评| 为“为老餐厅”叫好

  天下至味,一碗安乐茶饭。这句话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近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聚焦呼和浩特市134家“为老餐厅”,报道该市打通老年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居家养老缩短到“一碗汤的距离”。

  其实不止呼和浩特市,笔者查了一下,截至目前,包头市也已建成运营老年人助餐点130个,赤峰市建成老年助餐点73个,海拉尔建成银发餐厅10处……

  “一餐饭”看似小事,但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而言,却是生活中的大问题,也是压在儿女心间急难愁盼的大事儿。随着年龄增大,很多老人常陷入“买菜难、做饭愁、吃饭是个大难题”的困境。有的为了方便,一日三餐吃稀饭;有的图省事,做一次管三顿。能在家门口及时吃上营养健康又物美价廉的热乎饭,是不少老人特别是高龄、失能、空巢、独居老人的最强烈最迫切的需求。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内蒙古在老年助餐服务上精准发力,各地通过建设社区“为老餐厅”“银发食堂”、设置养老助餐点等多种方式,积极打造“15分钟为老助餐服务圈”,全力提升老年人用餐便捷度。对腿脚不方便或有特殊困难的老人还提供配餐或上门送餐服务,让老人们暖胃又暖心。

  数据显示,从2001年起,内蒙古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546万,意味着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因此,解决并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居家生活,是我们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现实难题。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其他省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根据我区特点,探讨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农村、牧区、城市养老之策。

  天下至德,一生暖老温贫。祝愿内蒙古这项民生工程行稳致远,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哈丽琴)

  

编辑:李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