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分局副局长李京阳作主题发布,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邢建卓,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李金才,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副行长魏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 李京阳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对内蒙古金融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现在由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分局向大家介绍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推动金融政策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存贷款增势良好,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外汇和跨境人民币收支放量增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一、聚焦稳中有进,总量保持平稳增长
(一)存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670.2亿元,比年初新增1606.2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6月末,全区人民币存款余额37874.9亿元,比年初新增1557.3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
(二)信贷支持进一步增强。一是企(事)业单位贷款保持平稳增长。6月末,全区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1625.7亿元,比年初新增981.3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775.7亿元,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79%。二是住户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全区住户贷款余额10004亿元,比年初新增618.4亿元,同比增长10.3%。三是重点行业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全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436.7亿元、3178.4亿元和417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5%、10.5%和28.7%。
(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5月份,全区新发放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29个和0.58个百分点。
二、聚焦结构优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功能,上半年全区人民银行累计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低成本资金356.7亿元,引导全区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扩大科技创新金融供给。落实自治区“科技兴蒙”和“科技突围”工程要求,出台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考核评估方案,建立备选清单内企业和项目融资情况监测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做好科技型企业融资对接和信贷投放。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出台后,迅速研究部署,推动融资对接。目前,全区金融机构累计推出“科技万户贷”“科创易贷”“科技履约贷”等20款信贷产品。5月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615.7亿元,比年初增加156.6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74.5亿元,同比增长19.1%。
(二)发展绿色金融赋能低碳转型。开展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碳减排贷款投放。今年以来,全区有16家金融机构累计获得碳减排工具资金14.1亿元,支持企业39家,带动发放碳减排贷款23.6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量79万吨。目前,金融机构累计推出“绿色交通贷”“绿色节能建筑贷”“碳惠贷”等20余项绿色信贷产品,落地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挂钩贷款。二季度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5450.7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高于各项贷款25.4个百分点,连续9个季度增速在30%以上。
(三)深耕普惠金融提升服务质效。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等14个部门制定《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推动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努力提升市场主体的金融获得感。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开展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全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1159.4亿元,同比增长14.1%,6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560.3亿元和675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和9.2%,全部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四)发展养老金融助力银发经济。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聚焦老年人等群体的支付不便问题,完善“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上半年全区兑换现金零钱包28万余个。制定《自治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指导意见》,加强与发改、工信、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组织养老金融政银企对接,做好养老领域贷款投放,争取自治区内项目或企业获得普惠养老再贷款支持。6月末,全区卫生和社会工作中长期贷款余额(包含养老服务产业)81.3亿元,比年初增加3.6亿元。
(五)探索数字金融激活发展动能。联合农牧厅等7个部门印发《自治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方案》,运用数字技术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涉农金融产品、服务渠道、业务流程数字化升级。目前,全区金融机构累计推出“畜牧帮”“钢融通”“爱养牛”等金融服务平台,以及“保理E融”“E账通”“金牛易链贷”等多款信贷产品,为实体企业提供结算、融资、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自治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大对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金融支持力度。6月末,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58.8亿元,同比增长49.8%。
三、聚焦向北开放,优化外汇管理服务
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分局持续推动外汇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金融支持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有效支持涉外经济发展。上半年,自治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33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增速位居全国第2位。
(一)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一是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受益面。按季更新优质企业后备库名单,将更多“专精特新”以及笔数多、金额小的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围。上半年,区内7家银行为65家优质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5273笔、金额合计1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2.5%、35.8%。二是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在全国率先落地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代理付汇政策,制定业务操作规程,指导银行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结算管理办法,解决我区口岸边民个人无法直接与周边国家企业进行贸易项下跨境资金结算的问题,畅通了新型互市贸易的结算渠道。
(二)为涉外企业投融资提供更多便利。一是落实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融入境外资金。上半年,跨境融入资金1.8亿美元,6家跨国公司集中管理境内成员企业202家和境外成员公司35家,集中外债额度超570亿美元、集中境外放款额度近120亿美元,助力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汇兑风险及财务成本。二是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上半年,全区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增20个境外投资项目。截至6月末,全区在2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现存境外投资企业388家,占自治区全部境外投资企业的73.9%。
(三)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优化外籍来华人员外币兑换服务。以外币代兑点建设为重心,全力推动口岸、机场、星级酒店、文旅场所构建多样化支付服务环境,发布外币代兑设施电子地图和使用指南,组织金融机构在交通枢纽和旅游景区开展线下宣传,向重点商户和外籍游客宣传外币兑换设施。6月末,全区共有提供外币兑换服务银行网点828个,较年初增加109家;外币代兑机构85家,是年初的8倍。二是提升汇率避险管理能力。与商务厅联合印发《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政策性担保实施办法》,组织汇率避险政策性担保宣讲,帮助小微外贸企业缓释汇率避险保证金压力。上半年,全区外汇衍生产品“首办户”新增91家,同比增长30%,116家企业享受减费让利及保证金减免,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1377.1万美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提升金融管理服务水平,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谢谢。
2024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澎湃新闻记者: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这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请问自治区金融系统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李京阳:感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意见》,对支付便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知道,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普及率世界领先,但同时移动支付对银行卡、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的快速替代,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群体支付不便的“数字鸿沟”,一些商家出于成本和便利考虑也不愿意接受现金支付;另一方面随着外籍人员来华热度升温,外籍人员支付服务体验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增设支付服务软硬件设施,改进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使用流程,推动银行、支付机构开展网点和APP的适老化升级,增强支付环境的包容性、兼容性。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为保障现金支付畅通,我们将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加大对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处罚力度,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现金使用需求。
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作为国有大行,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做好跨境金融服务,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下面请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邢行长介绍中行的做法及成效。
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邢建卓:感谢媒体记者对优化支付服务工作的关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工作要求,助力自治区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外汇管理局内蒙古分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加大资源投入,制定一系列举措,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服务并行发展,用心、用情多维度提升客户支付服务体验。
银行卡支付环境方面,中行内蒙古分行积极助力银行卡消费环境建设,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商户的银行卡受理覆盖率。截至目前,全区8933台终端可受理银行卡刷卡功能,涵盖酒店、旅游、百货、餐饮、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并且全面支持境外发行的维萨、万事达、JCB、美运等信用卡在内蒙消费支付,保障入境人士支付需求。
外币兑换服务方面,中行内蒙古分行积极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着眼重点区域布局,在全辖授权准入39家外币代兑机构,覆盖自治区重点城市交通枢纽、口岸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授权、承办呼市白塔机场外币兑换代兑点和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257个网点机构支持办理外币现钞兑换业务,提供26种外币现钞兑换服务。制作自治区外币兑换机构和兑换设施的电子地图、服务指南,提升境外来内蒙古人员的用汇服务体验感。
现金服务供应方面,中行内蒙古分行255家现金业务网点持续加强现金零钞备付管理,统一配置100元、300元、500元标准化“零钱包”供客户选择,依托网格化工作机制,面向出租车及网约车司机、商超、医院等有零钞兑换需求的群体,提供“零钱包”上门兑换服务。老年客群服务方面,为老年用户提供专属手机银行App,积极打造养老服务示范网点,主动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暖心服务;开展金融知识线上宣传和进社区活动,提醒老年人树立理性投资观念,防范非法集资、金融诈骗。
下一步,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将进一步加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提升各类客户群体的支付便利化水平。同时将加大宣传力度,让中行的跨境金融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便利。当然这也离不开各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报道。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关注到,建设银行在深耕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请介绍一下建设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在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有哪些创新手段?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李金才:感谢您的提问。在2018年5月,建设银行就将普惠金融确立为集团发展战略,以“数字、平台、生态、赋能”为长期发展理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数字普惠创新引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究其症结主要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聚焦这一问题,建设银行贯彻数字金融理念,深挖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结算、交易、资产等行内信息数据,结合借款企业的征信、工商、司法等外部数据,形成小微企业立体式全息画像,实现批量化、多维度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与自动化、标准化信贷作业流程,大幅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二是丰富产品供给谱系。建设银行研发了“小微快贷”等六大类信贷产品,能够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主体提供适配的金融产品,借款主体可通过信用、抵押、质押等多种方式获得融资服务。同时,内蒙建行针对不同客户类型及使用场景进行了产品创新,形成了通用型+定制化的产品供给模式,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三是平台经营线上拓维。建设银行于2018年在业内首创建行“惠懂你”APP,客户通过该APP即实现普惠贷款测额及贷款申请、支用、还款等一站式服务。该平台4.0版本已发布,在服务客户融资的同时,支持小微企业开销户、对账、工资发放、差旅预定等综合事务。截至2024年6月末,“惠懂你”移动端服务平台内蒙地区累计注册用户达52.3万户。
四是生态体系共享赋能。建设银行通过变革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边界,推进金融走出银行网点,以共享创造价值,助力社会进步。一方面内蒙建行协同自治区农牧厅选聘7079名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返乡创业能人等为“金融副村长”,搭建起农户和银行的桥梁纽带,更好为各地农牧户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为解决乡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问题,内蒙建行在全区累计拓展“裕农通”服务点5758个,“裕农通”服务点是建设银行在县域乡村指定商户服务点布放的银行卡受理终端设备,向持卡人提供助农取款、现金汇款、余额查询、代理缴费等服务。
自2018年以来,内蒙建行普惠金融贷款年复合增速超53%。截至2024年6月末,内蒙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292亿元,服务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主体等超8万户。下一阶段,建设银行将切实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前瞻的思维,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城市金融报记者: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我们了解到,兴业银行将“绿色银行”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首,那么请问今年以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在支持自治区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副行长魏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关心。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也是兴业银行最鲜明的特色。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兴业银行较早探路绿色金融,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带着总行的绿色基因已在内蒙古植根十四年,分别于2017年、2021年两度与自治区政府签订绿色金融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始终与内蒙古的绿色发展相伴而行。
今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总行“绿色银行”战略,努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按照您的提问,下面我就三个方面情况进行介绍。
一是发挥集团服务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全面发展。我行紧密围绕总行“打造一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愿景,运用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为自治区绿色经济转型提供融资服务。上半年末,我行各类绿色融资余额322亿元,较年初增长24%,其中绿色贷款余额158亿元,较年初增长23%。除了注重自身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外,我行更加聚焦构建绿色金融朋友圈,上半年作为牵头行和代理行,我行携手区内部分政策性银行、国有行、地方法人机构共同组建大型绿色银团贷款,共同助力自治区绿色发展。
二是围绕区域资源禀赋,服务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围绕内蒙古资源集聚效应和转型低碳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我行进一步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在新能源、余热余压利用、超低排放改造以及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降碳领域新发放各类绿色融资近86亿元。此外,我行充分运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超90亿元,截至6月末碳减排贷款余额近41亿元。
三是加强实践创新,提供融资融智多元服务。近两年,我行在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全面加强绿色金融创新和服务质效,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例如我行积极落实自治区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工程的要求,将企业融资需求与其在节水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将“技术流”评价体系应用于授信评审工作,成功落地了全区首笔“节水贷”业务,进一步发挥金融要素在节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刚刚这位记者朋友所讲的,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是兴业银行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首。下阶段,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将紧密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发挥绿色金融先发优势,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新动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据了解,“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改革作为促进外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落地实施。请问这项政策在内蒙古的实施效果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李京阳:感谢您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贸易强国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着力强化政策供给,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汇发〔2024〕11号),自6月1日起,取消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核准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的要求,企业办理名录登记业务无需前往外汇局,在银行即可直接办理名录登记,实现了企业在银行业务一站式办理。此前名录登记属于行政许可,改革后由银行直接采集企业名录信息,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脚底成本”和“时间成本”,特别是对于所属地与经营地不在同一地区的外贸企业,实现了外汇收支业务“就近办”,企业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升。
为推动该项便利化政策落地,外汇局内蒙古分局通过宣传长图、新闻发布、专题推动会等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充分释放政策红利。采取成立名录登记业务专项工作组、建立每日工作会商机制、现场调研指导等多项举措,确保银行一线工作人员准确办理名录登记业务,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截至6月末,全区154家企业通过银行办理名录登记,无需来回咨询办理,做外汇业务越来越便利。同时银行外汇服务自主权、展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更为准确的识别客户经营背景,助力构建自治区安全、开放、有活力的贸易外汇结算环境。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