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终点站”、服务群众的“首发站”。为基层减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就是要破除“顽瘴痼疾”,建立“隔离屏障”,加强正向引导,为基层干部“松绑解铐”,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民造福。
基层减负要破除思想上的“顽瘴痼疾”。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基层工作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究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破除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端正政绩观,才是打赢基层减负“攻坚战”的核心所在。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内心深处想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要让老百姓体会到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积极转变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着力为基层排忧解难,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前行。
基层减负要建立制度上的“隔离屏障”。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为基层减负光喊口号不行动是不行的,要在制度上立规矩、划红线,作出硬性要求。基层工作本就纷然杂陈,但一些部门常常以“属地管理”为由,把一些自身职责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把一开始的“属地协助”,逐步变为“属地负责”。要建立责任划分机制,减少基层的“责任”,进一步编制完善权责清单,统筹把握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让基层干部知道“该干什么活,该办什么事,该担什么责”,用制度筑起防范工作“层层加码”的“隔离墙”。要完善倾向基层的关心机制,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领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责备求全,“好事”要多让他们去做、“好人”要多让他们去当,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
基层减负要发挥考评上的正向引导。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要让干部自觉把担当落在行动上、把责任担在肩膀上。要完善重实干、重实效、重担当的考核机制,从“面子上”的浅尝向“里子上”的深耕转变,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走“既定路线”向“四不两直”转变,从“走马观花”向服务指导转变,做到督在实处、查在“穴位”、考在要害。通过考核既要给基层干部“压担子”,又要给他们“搭台子”、“做梯子”、“指路子”。给基层干部卸下思想上的包袱,走出“怕出事、怕犯错、怕担责”的“无为之谷”,让其敢想、敢为、敢干,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切实把基层减负转化为提升基层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强劲动力。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拉锯战,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一身担当拼到底的恒心、一心求真干到底的信心,坚持“破”得开,“立”得住,让基层充满干事动力、创业活力,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文/张振东 乌兰察布市委网信办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