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论评论

“红色代办”启航惠民服务新里程

  发展为了改善民生,服务重在便民利民。如何打通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这考验的不只是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更是执行者的付出和担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实施“红色代办”,实现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农民群众有效提供更加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由此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化身为群众的贴心助手。

  便民代办,满足需求。对于广大群众来说,由于受年龄、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等的影响,或不掌握政策、不熟悉流程、或行动不便,办事过程中经常遇到找人难、不方便、耗时长等难题。只有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方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增设“红色代办”,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便民快办,倒逼改革。能办、可办是基础,办得快、办得好是目标。尽可能地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实现一次办成、一趟办好,这是政务服务改革的一道“必答题”。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创新意识、锤炼奉献精神。以清单化的方式推动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办理,以帮办代办方式推动资源下沉,助力干部多干事、群众少跑腿,“群众跑”变“就近办”,使得从“进一个门”到“事一次成”的理想成为现实。

  便民智办,引领潮流。坚持“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改革提速增效。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既是顺应潮流、引领发展的现实所需,也是深化改革、普惠民生的规律使然。让群众遇事能办、好办,不仅深化政务服务如此,惠民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其他各类便民服务亦如此。预约办、上门办、线上办,一次次政务服务方式的完善与革新,一项项民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幸福近在眼前。

  便民服务无止境,深化改革在路上。立足“红色代办”,启航惠民服务新里程,当“红色代办”形成常态,将释放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熟悉、个个享有的“品牌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充分享有改革释放的惠民红利。(汪清林)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