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瞳”】
博士后人才是人才中的“塔尖”,是推动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建立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当于布下了一个吸引创新人才集结的“强磁场”。
内蒙古博士后工作始于1999年,25年来,内蒙古坚持把博士后人才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建设和博士后人才招引,为我区“闯新路 进中游”、创新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添智聚力”。
目前,内蒙古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49家,在内蒙古大学等6所高校建设31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当前,内蒙古正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建章立制 铺就高层次人才成长高速路
院士赵东元(左)正在指导博士后张鹏飞(右)进行二维有序介孔单晶半导体材料的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耐智能电气产业园车间,看到技术人员用激光在一分钟内就完成了一块2.5米长、15毫米厚的镀锌板的精准切割。流水线上,不同规格的变电设备正在进行生产组装,这些设备在发电与用电之间、高低压转换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立于2018年的正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授权16项、外观专利授权2项,该公司主持参与的“电力电子化新能源配电网柔性调控装备和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发明协会2023年度发明创业创新奖。今年5月,该公司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装备制造企业。
冶金、矿业、机械、新能源、食品科学、农畜产品加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逐渐覆盖内蒙古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领域。
从2003年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到2011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建设的通知;从2018年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到2022年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一系列顶层设计释放出博士后引进“政策红包”,将博士后制度塑造成为我区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博士后冯丽娜正在通过组织学分析确定,合成的新型光诊疗药物对小鼠各器官的组织损伤情况。
当下,内蒙古各地采用政策找企的方式,不断激发“塔尖”人才活力。
不久前,第二届包头人才周开幕式暨“稀土+”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上,太原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被授予包头市“人才引进示范大学”牌匾,还为人才代表发放了包头市人才服务卡。这代表着对高层次人才卓越成绩的认可与肯定,展示了包头市服务人才的细致入微、贴心到位。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张佼深受感动:“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人员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激发了科研人员更大的创新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健全“建站匹配经费、进站发放补贴、出站助力科研”的全周期全链条博士后培养支持体系,对新建设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30万元建站经费资助;对新进站的博士后给予为期2年,每人每年10万元生活补助,对出站后留在我区工作的博士后,一次性给予3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内蒙古自上而下实施人才引进奖励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博士后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新生态。
呼和浩特市出台政策,对承担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开发任务的在站博士后,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每人每月给予3000元补贴。
鄂尔多斯市对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给予50万元经费资助,对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的,经评审给予10万—300万元经费支持;对新招收的博士后人员给予1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对在站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5万—10万元生活补贴,对出站留鄂尔多斯市的博士后给予15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越来越多的博士后来到内蒙古、爱上内蒙古、扎根内蒙古。截至目前,内蒙古累计招收博士后567人。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李永治关于“镁—稀土基高容量储氢材料及大规模储氢装置的研究与开发”的论文结题,这一成果将加速推进我区固态储氢的产业化示范应用。
放眼内蒙古大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催化剂,锻造高级技术专家的孵化器。
培用结合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生力军
科研人员在田间开展高粱授粉套袋工作。
9月10日,内蒙古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里,院士赵东元正在指导博士后张鹏飞进行二维有序介孔单晶半导体材料的前驱体溶液的制备。赵东元告诉张鹏飞:“在合成过程中,除了要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定量控制试剂用量,更要深入到组装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层面,即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水平思考,才能面向应用。溶液中的单胶束作为介观结构基元,后续可在功能基底上二维模块化组装成薄膜,并诱导半导体晶体基元取向生长形成二维有序介孔单晶器件。”
据介绍,二维介孔单晶器件在太阳能燃料的合成、太阳能电池、光电化学等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简单的合成方法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潜力。
此时,在另外一间实验室里,博士后冯丽娜正在通过组织学分析确定,合成的新型光诊疗药物对小鼠各器官的组织损伤情况。通过这一高性能有机光诊疗药物的研发,有望推动有机光诊疗一体化技术在临床疾病的转化应用。
像张鹏飞、冯丽娜这样的博士后,内蒙古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里有66个,其中今年新入站30人。目前,内蒙古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多项,促进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
如何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内蒙古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强化“培养关”,从严“考核关”,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评价人才,使博士后成为学校重要的师资队伍补充力量。此外,还为博士后提供了丰厚的薪酬及福利待遇,享受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等相关政策。
内蒙古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新起点上取得显著成绩。
4月29日,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连日来,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各个项目的科研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玉米研究团队、作物与旱作研究团队和蒙中药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在田间,仔细观察作物生长情况、采集样本,认真记录数据,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
今年,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在研项目40个,涵盖了从国家级到地方级的多层次科研任务。其中,国家土壤质量观测站等9个国家级项目、“科技兴蒙”等20个自治区级项目正稳步推进。
接下来,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将以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契机,吸引国内外博士后加入,围绕农牧业关键技术突破、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紧盯现代农牧业科技研发前沿领域,强化科技创新资源转化和集聚功能,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扎根内蒙古的众多博士后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投身社会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动内蒙古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青春力量。(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及庆玲 通讯员 闫璐 包雪晶 王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思 享】
锻造“博士后力量” 服务高质量发展
博士后是指有聘期、可流动的青年科研人员。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在中国正式建立以来,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内蒙古持续推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不断吸引和鼓励区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到祖国北疆开展科研工作,使博士后这支高层次人才生力军成为我区企业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冶金、矿业、机械、新能源、食品科学、农畜产品加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逐渐覆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多领域。如何更好地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如何用好博士后这一青年科研群体的力量?值得深思。
提高各地各单位对博士后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自治区+盟市+旗县区+高校、企业等主体”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发展,以博士后的智力和创新优势助力地方、企业等快速开展技术与产品创新。深度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以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为支撑,构建“产业创新+产业孵化+产业加速”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拓展培养选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渠道,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和活力。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重点聚焦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难题,有效推动产学研融合和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让博士后为科技创新发挥更多“光”和“热”。(风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