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包钢 :辉煌70年】“绿色包钢”脱颖而出!——低碳发展强包钢探寻“生态可持续”价值新目标

  70年,包钢的崛起不仅打破了内蒙古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格局,也为内蒙古工业发展持续向绿作出了超前探索。

  70年,包钢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从建厂时茫茫戈壁荒漠到如今的“半边厂房半边绿”,包钢在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的全面转型之路上阔步前行,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改革发展的每一个瞬间。

  70年,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钢的企业价值观与时代要求紧紧相连,辩证地解答了生态环境保护之题,在祖国正北方书写了钢铁工业发展的绿色奇迹。

  前不久,包钢集团发布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包钢将连续7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首次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认定,该报告被授予五星级评价,这也是其连续4年获得五星级评价。

  此报告名称的升级,不仅标志着包钢集团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传统范畴,向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全面转型,更代表了企业对时代责任与自身使命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这是包钢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种深植于心,向更高层次社会责任迈进的宣言书,也是包钢人在建厂70周年来临之际送给自己的一个大大的生日“礼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包钢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活动,使厂区环境面貌大有改观。

  从荒漠到绿洲,向“绿”而行与“绿”共生

  登上大青山栈道,沿着昆都仑河向南远眺,河岸线西侧,醒目的绿色与地平线交接,白杨树拱卫之下,高耸入云的巨塔、错落伫立的高炉,生态之绿与工业之美交织,这一片人与自然相融相济的地方,正是举世闻名的草原钢城小镇——包钢。

  在第一代包钢建设者的记忆里,70年前的包头常年风沙肆虐,整个城区只有南门外大街的4棵柳树和59棵小叶杨,总共63棵树。第一代包钢人踏上这块土地,以最朴素的环保理念,栽种下第一批花草树木,给城市带来更多绿意。

  “要想止住风沙,就得在厂区多栽树。”建厂伊始,包钢人就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经过不懈努力,到1990年厂区绿化面积已达343万平方米,厂区绿化覆盖率为21.2%。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包钢又分别提出了打造“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空气清新”的新包钢和建设“特色包钢、绿色包钢、人文包钢”的奋斗目标,厂区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单单止住风沙,早已不是包钢人的植绿之梦,包钢以绿为媒,不断探索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厂区绿化覆盖率从1990年的21.2%增至2023年的50.1%,还建立起了百万平方米的昆河防护林带,修建起42公顷的河西公园、林带、生态广场,在厂区与居民区之间构筑起了“城市绿肺”。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包钢解决好制约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关键瓶颈和突出问题的“总钥匙”。

  全力推进绿色城市钢厂建设,推进产城共融,是包钢向“绿”而行、与“绿”共生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城市钢厂,包钢一直以来致力于解决充满挑战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近年来,包钢在渣山环境治理方面绿化面积达86万平方米,还探索出了一条“光伏发电+渣山生态治理”全新模式,先后在尾矿库南侧实施两期人工湿地建设工程,水质净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

  包钢先后在尾矿库南侧实施两期人工湿地建设工程,植被日渐茂盛,水质净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昔日的尾矿坝库区,如今已成植被茂盛、水质清澈、鱼鸟嬉戏的乐园。当年的黑色渣山如今也摇身变为春季花开似锦、夏季空气清新、秋季硕果累累的绿色渣山,形成一道防风固沙的重要林地绿屏,包钢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越来越好。

  70年间,一侧是伟岸钢城,一侧是幸福家园,塞北铁流涌动之时,一道绿色的帷幕也徐徐拉开,包钢人在内蒙古高原上竖起了一道钢铁人的绿色丰碑,给出了解决“家园”与“钢厂”和谐共生“时代之问”的温暖答案。

  蓝天下,一座老高炉下降管被切割后,正在吊卸。

  去产能强环保,做绿色发展的“行动派”

  在9月24日举行的2024“白云讲堂”上,包钢集团正式发布企业低碳排放钢工艺路线图,先行先试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在“双碳”赛道上探路领跑,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包钢方案”。

  包钢既重视产品生产,更重视环境保护治理,在理念、思维、行动上迅速与国内外一流企业接轨,主要环保指标达到行业一流。

  事实上,包钢是最早培育并践行环保理念的钢铁企业,环境治理诞生多项全国第一。1965年投运的75平方米烧结机净化塔,是我国第一套除氟脱硫环保设备;1976年包钢环境保护处成立,包钢因此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环保机构的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当国家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始执行时,包钢环境治理工作已开始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包钢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炼钢厂平炉烟气净化工程相继竣工;1999年,4号高炉TRT煤气余压发电系统并网发电。1996年国家提出“一控双达标”环保目标,包钢随即发出“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的铿锵号令。进入新世纪,包钢推进环保事业更加主动,环保技术走在了当时全国同行业前列,在2007年首次评选的“中国能源绿色企业五十佳”中,包钢位列第一,“绿色包钢”脱颖而出。《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作为国内首个钢铁生态工业园区规划通过评审,包钢集团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

  2001年,包钢淘汰全国最后一座大型平炉,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环保设备。

  包钢环境治理在新旧设备的更替中更有体现,2001年,包钢淘汰全国最后一座大型平炉,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环保设备,不断提升装备水平,企业污染物排放得以大幅消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根植人心,成为包钢人的共识。

  近年来,包钢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钢铁、稀土行业特点,针对问题精准发力、聚焦措施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好制约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瓶颈和突出问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贡献。

  投资近百亿元建设124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面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同时,积极优化用水排水结构,完成总排废水综合整治项目等多项废水治理工程,实现了源头减排阶段性目标,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废水排放总量均大幅下降,以实际行动助力包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0年以来,包钢先后投资5.69亿元建设碳化法钢渣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化项目、烧结烟气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等5项固废利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一步提升包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水平,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70年间,从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到超前谋划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推动科技赋能企业绿色化转型到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包钢前瞻谋划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结合地域优势和企业特点,不断提升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发扬、守正与创新的奋进之路,交出了一份钢铁工业与绿水青山和谐发展的时代答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持续向绿的清洁底色。

  能源建设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

  追风逐日“减碳”,全力谋划绿色未来

  一列列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昔日的黑色渣山如今流光溢彩,位于渣山上的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年均发电量约800万千瓦时,“黑+蓝=绿”是包钢探索渣山生态治理的新智慧,也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的缩影。

  2019年,包钢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2019年,包钢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包钢工业(生态)设计中心于2021年成为钢铁行业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截至目前,包钢共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2种,自治区级绿色设计产品4种,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包钢还牵头编制完成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团体标准7项,并完成全部钢铁产品和重点稀土产品的LCA计算,进一步完善了包钢LCA数据库,为开展EPD和碳足迹认证、满足下游用户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包钢前瞻谋划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2021年5月14日,包钢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目标正式发布。在此前1个多月,包钢还发行了中国钢铁行业和自治区首单“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

  2024年,包钢碳化法钢渣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该项目不仅能让钢铁渣变废为宝,同时还可实现大量二氧化碳减排。

  2024年4月18日,稀土领域EPD平台在北京举行首发上线仪式,并首次发布了4份稀土产品环境产品声明(EPD)报告,为稀土EPD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稀土行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包钢还结合最新产业布局和含碳材料应用前景,调整优化碳中和路线图,超前布局200万吨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2024年底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39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900万棵。

  包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包钢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有庄严承诺,更有扎实的行动,相继留下了碳交易、碳捕集、碳封存、碳资产管理、氢冶金技术研究,以及发布包钢绿色低碳品牌和低碳排放钢工艺路线图等绿色新足迹。

  作为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合作的践行者,包钢还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优势,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围绕钢铁渣综合利用开展全球首例跨国研究实践,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钢铁行业依靠规模与体量发展的前半场正在成为过去式,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是下半场的关键词。包钢集团洞悉时代之变,将“产品”与“品牌”深度融入绿色低碳发展,塑造绿色产品新优势,探寻“生态可持续”价值新目标。

  包钢的绿色发展之路很长,而包钢人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也更高、更远大。

  站在建厂70周年的新起点上,包钢的绿色发展之路很长,而包钢人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也更高、更远大。向绿而生,因绿而兴,生态文明建设之声,在草原钢城经久回响。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制作:杨苏雯

  图片由包钢新闻中心提供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