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初冬时节,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街道新立屯村,新建成的4栋温室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赫然映入眼帘。

  作为今年50个科尔沁区民生实事项目中的其中一项,总投资389万元的红星街道设施农业项目已然完工。这一切都得益于科尔沁区持续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深入推进。

  温室大棚。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票决说了算。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指政府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代表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正式项目后,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通俗地讲,就是群众“点单”、人大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

  “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酝酿,到筛选、票决,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其中。”该区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是科尔沁区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第三年,自该制度推行以来,民生实事项目由过去的“政府提”转为“大家提、代表决、政府办”,是科尔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的一次生动实践。

  召开会议研究事项。

  科尔沁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将“群众期盼”与“政府能做”有机结合,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定期接待选民、开展视察调研以及走访座谈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征集建议,并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民生实事项目,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实施、代表监督、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指导街道、乡镇(苏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中,将事件的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等环节引入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轨道上来,拓展了社会主体的参与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各街道人大工委、乡镇(苏木)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切实将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民生实事项目纳入遴选范围,经过反复论证,形成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候选民生实事,把群众的“心声”更好地提上去,与政府间实现双向互通互动,让民生实事更加顺应民心、尊重民意、致力民生。

  “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体现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票决结果的出炉,代表着人民的心声。”科尔沁区人大代表们纷纷对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点赞”,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全新尝试,引导代表更加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所愿所盼,更加充满干劲地积极履职尽责,当好党员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为科尔沁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为民办实事,重在落实,贵在坚持。三年来,科尔沁区两级人大共票决产生民生实事项目136项,涉及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养老服务、交通运输、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截至目前完成109项。

  “我们将把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持续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分解到相关工委,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监督。通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专题询问等方式,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绩效等的监督检查,督促政府完善民生实事项目责任落实、实施推进、后续管理、考核考评等工作机制,确保民生实事有力有序推进,更见实效。”科尔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乌力吉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皓

编辑:段丽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