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图片新闻

北疆边陲筑起“千里戍边文化带”

  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恩和哈达派出所(无人机照片)。

  游客参观“红色前哨·卫国戍边”文化基地。

  民警参观“红色初心·扎根奉献”精神传承基地。

  新巴尔虎左旗第二边境管理大队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民警走访牧户,为牧民提供帮助。

  游客打卡红色基地。

  边境派出所民警、护边员联合巡防。

  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室韦边境派出所民警走访旅游民宿经营户。

  边境派出所民警在中蒙 界湖巡边。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引领前进的旗帜。近年来,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推动文化与北疆文化融合发展,在呼伦贝尔这片红色热土打造了独具移民管理特色的“千里戍边文化带”,助推北疆文化发展繁荣。

  在呼伦贝尔千里边防线上,忠诚、坚守、奉献,是一代代戍边人共同的精神标识。

  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地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深处,辖区内没有常住人口,年平均气温零下8℃。

  2015年6月,35岁的黑泽明到任所长。那时候大雪封山,路上会结起冰包,对外就会中断联系。虽有常电,却经常停电。2G电信信号时隐时现,基本上打不了电话。官兵7人,只能用“小锅”收看七八个台的电视节目。

  黑泽明说,这里远离人烟,文化娱乐生活贫乏,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就成为“孤岛”。

  民警牟东印的家在云南,疫情防控期间,牟东印最长有小半年没有休假探亲。“我很珍惜这个职业,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很光荣、很自豪。现在虽然照顾不上家庭有些遗憾,但为国守边,无怨无悔。”牟东印说。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室韦边境派出所所长尹海鹏两代人接力戍边,传为佳话。

  尹海鹏的父亲尹志1976年当兵,1996年转业,在额尔古纳边防线上戍边30年。45岁的尹海鹏,从武警现役到边境管理警察,26年来一直工作在呼伦贝尔边防一线。今年,尹海鹏的女儿尹梓涵也考入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移民管理学院。

  “兴文化就是兴事业”。近年来,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以传承过去、见证历史,以强边固防、忠诚奉献为主题,建成了“红色根脉·强边固防”群众工作教育基地、“红色初心·扎根奉献”精神传承基地、“红色前哨·卫国戍边”文化基地和“红色先锋·忠诚奉献”教育基地。

  “红色前哨·卫国戍边”文化基地,以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室韦边境派出所建所时的瞭望岗楼和现有营房为基础,通过历史文件、实物展品、图片资料,全面展示队伍发展沿革和历代民警戍边历史,成为激励斗志、涵养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

  “红色初心·扎根奉献”精神传承基地,是依托新巴尔虎左旗第二边境管理大队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1964年建所时的老营房而建设。

  压水井、老灶台、自行车,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展品,讲述着一代一代边防人的戍边历史,记载着边防人奠基立业的戍边记忆。

  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杨志超介绍,2022年5月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待民警、企业职工、学生等152批次、3000多人参观学习。

  哈尔滨工程大学至学书院学生岳任和参观后留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为戍边英雄点赞。”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玉琢  李新军  摄影报道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