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
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
额济纳旗普查队的工作人员
正忙着对境内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的文物信息
进行详细整理
……
据了解
额济纳旗于近日已完成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
复查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355处
复查率100%
调查登记新发现文物12处
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建筑
近现代代表性建筑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额济纳旗坚决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普查办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开展。据悉,此次普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从2023年11月开始至2026年6月结束。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机构,开展普查系统与数据采集软件培训、试点;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实地文物调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自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通知下达以来,额济纳旗依据普查要求,组织成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普查队,印发实施《额济纳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额济纳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全面推进额济纳旗文物普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额济纳旗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特木尔说。
今年3月,额济纳旗率先开展普查试点前工作,4月完成居延遗址核心区——黑城遗址周边片区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普查队及时总结实地调查、资料整理、信息录入等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为全面铺开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打牢基础。自治区文物普查总队和阿拉善盟普查队,先后安排5批专家深入额济纳旗一线开展实地协助指导工作,助力额济纳旗完成实地调查工作。
额济纳旗文物资源多分布在戈壁、沙漠等地区,调查难度较大。普查期间,队员们克服沙尘频发、高温的恶劣天气,坚持深入一线,在沙漠、戈壁、大山、无人区进行实地调查,野外工作时间长达每天12小时,争取不错过每一处新发现文物。同时,运用无人机、RTK等设备,围绕文物本体、附属文物进行拍摄测量、卫星定位、图像拍摄、资料核实、登记更新等工作,切实掌握文物保护状况、空间地理、使用情况以及基本信息,并实时录入第四次文物普查数据采集软件。
自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额济纳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历时80余天野外调查,出动280余人次,行驶里程累计2万余公里,无人机航拍航测370架/次,累计采集文物照片4000余张,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和信息数据367套,完成了额济纳旗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共计367处实地野外调查。
“下一步,额济纳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将继续严格按照‘四普’工作要求,做好信息整理、数据提交等工作。同时,继续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初步外业调查。”额济纳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刘鹏说,将持续严格把控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确保圆满完成“四普”工作的同时,深挖文物线索,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