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通辽市开鲁县义和塔拉镇太平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挖掘机在田间开渠挖沟,工人们忙着进行地埋管道的铺设和施工,一派忙碌景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杨贵强 摄
“目前,总体工程已经完成了70%左右,预计明年4月投入使用。工程投入使用后,可以节水增粮,让农户增产增收,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开鲁县农牧局农田建设股股长潘丽荣介绍。
据了解,2024年开鲁县春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16.32万亩,其中新建工程10.59万亩,改造工程5.73万亩,覆盖全县8个镇场,45个行政村,包括农田水利工程、输配电工程、田间路铺设及农田土壤地力提升等工程。
长期以来,开鲁县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改造行动,全县已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覆盖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藏粮于地”打下坚实“耕”基。
开鲁县是农业大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是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玉米单产由过去的750公斤到850公斤,再从850公斤到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和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开鲁县是如何做到的?
开鲁县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采取“科技包县”模式,与中国农科院深度合作,建设六级联创玉米节水高产示范基地,在全县12个镇场打造“万亩片”“千亩方”。全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在密植高产模式的推广下,玉米亩均种植从4500株提升到6500株,平均每亩增产300斤。此外,开鲁县推广应用高性能联合整地、导航精量播种、籽粒直收、飞防等先进机械设备,提高农机化质量和水平,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600个。
仓廪实则天下安。眼下,正是农牧民卖粮、储粮的关键期,科学储粮涉及千家万户。在开鲁县黑龙坝镇兴隆庄村村民刘振家里,玉米粒不再是“趴”在地上,而是住进了“楼房”,100个双向粮食风干仓整齐排列在院子里,里面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
使用中的粮食风干仓。胡立忠 摄
“原来我把玉米粒堆在砖地上晾,然后用车翻晒,每次都会压碎不少玉米。现在用这个风干仓的好处是不用煤,不用电,粮食放在里边,不怕下雨,也不怕下雪,不会发生霉变。每亩大约节约损失100多斤。”刘振说。
与刘振不同,很多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选择把玉米送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进行储存,待粮食价格达到预期,随时销售。在开源农业粮食收储点,工作人员正将农民的玉米通过输送带送到指定地点,然后烘干、入库。
粮食收储。胡立忠 摄
“开源农业公司在保障粮食收购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为开鲁县广大种植户提供了代收、代储、代销的一站式服务,免费为农民提供粮食仓储服务,在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内,让农民抓住粮食销售最佳市场机遇,以满意的价格卖出粮食。”开源农业公司执行总经理常志清说。
从守良田到保良田,从选良种到推良技,再到良田良技良种与农机相适应匹配。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开鲁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科技赋能粮食高产优产。
未来,开鲁县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积极落实好玉米密植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推进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有机融合,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努力让更多“塞外粮”丰盛“中国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