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

  11月1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邀请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亢学栋,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自治区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玉峰,自治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勇,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请您谈谈如何抓好人社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借此机会,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从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了明确部署。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我们已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制定了深化人社领域改革实施方案,围绕牵头改革任务,提出了36项具体举措,并将转作风、改问题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一体推进,目前实施社会保险业务“同审统办”、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盟市级统一管理等改革举措已出台并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快工作进度,加强统筹调度,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人社领域各项改革任务。

  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我们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快推动出台自治区关于推进就业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重点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政策性统筹就业和市场就业,围绕自治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岗位,多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双品牌,拓宽农村牧区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空间。精准识别大龄、残疾、失业农牧民、较长时间失业、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切实兜牢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底线。

  二是积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一方面,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覆盖自治区重点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建立“有活没人干”的岗位清单、“有人没活干”的人员清单、“分层分类”的政策清单、“规范统一”的服务清单“四张清单”,以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就业匹配。

  三是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区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让群众享受更多更便捷的“家门口”就业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依法严厉打击欠薪欠保、违法裁员、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围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采取四个方面措施。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为全面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自治区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意见》,我们将按照《意见》部署安排,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研究出台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政策,探索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二是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开展高质量扩面专项行动,压实扩面责任,强化数据共享,精准掌握未参保人员情况,多措并举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农牧民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障,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工作。

  三是持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加快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巩固“同审统办”改革成果,完善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扩大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场景。

  四是持续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风险防控体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防基金“跑冒滴漏”。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宏网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请问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推动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勇: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决心和使命担当。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9个方面主要任务、35项落实举措全部启动,县域医共体医学影像“分布检查、集中诊断”、托育服务新增托位等任务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我们着力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方面,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和推动卫生健康工作,落实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深入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修订《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条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重大疾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9.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从保障全区最广大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出发推进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手抓引进区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一是扎实推进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其中呼和浩特2个,赤峰、巴彦淖尔各1个,推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全区医疗高地。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均有长期派驻的专家,每月服务患者约8万人次。比如,神经脊柱类手术难度较大,过去患者选择外出就医较多,位于赤峰市的北京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运行后,在全区率先开展多例神经脊柱类高难度手术,群众不用奔波到北京去做这些手术了。

  二是深化京蒙、沪蒙、辽蒙、津蒙等跨区域医疗合作,构建与区外高水平医院对口协作机制,覆盖全区44家公立医院,每周530余名区外专家出诊,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主任房居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曲辉等全国知名专家先后到我区出诊,实现群众“家门口看名医”。比如我们通过京蒙医疗协作,邀请北京朝阳医院李绪言主任紧急赶赴呼和浩特,为一位肺部感染、病情危急的91岁老人会诊,帮助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一手抓做强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是全面实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晋位升级专项行动,为全区所有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蒙医医院制定“一院一策”晋位升级方案,推动全区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提升综合实力。二是打造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以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重大疾病为重点,分批建设39个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批自治区临床医学高地,首批8个已启动建设。三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全区所有涉农涉牧旗县,聚焦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年底前完成61个旗县达标的建设任务。四是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赤峰市、包头市、乌海市获国家级试点,呼和浩特等市获自治区级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部推行“一体化”医疗服务管理模式,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见到上级医院专家,在基层检查可以获得上级医院诊断,在基层也能预约上级医院的门诊号源和住院病床。

  同时,更加注重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开展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推出20条举措,广泛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诊间结算、信用就医、“我是党员我陪您”全流程导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举措,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下一步,我们将对照患者区外就医的主选省市区,引进更多、更优质的区外医疗资源;同时,通过区外专家带教、派出进修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努力培养更多本土的专家名医,让群众看病更放心、更省心。此外,我们还将统筹推动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改革任务,切实提升全区各族群众健康福祉。

  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温暖工程”作为自治区“六大工程”之一,请问如何推动“温暖工程”取得实效?自治区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按需供热、精准供热,计划从哪些方面着手深化供热领域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玉峰:谢谢您的提问。

  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厅牵头负责城镇供热“温暖工程”的组织实施。“温暖工程”实施以来,书记、主席高位推动,分管主席强力调度,人大、政协监督协商,盟市旗县全力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做实前期工作。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热源、热网、热力站、住户等进行了多轮全链条排查,找准供热不热“病根”,建立项目清单,确定了528个项目。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温暖工程”通过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政府配套、企业出资等方式共完成投资196亿元,同时,引进中铁三局等央企带资融资进驻有关盟市,与当地企业合作,采取特许经营、使用者付费模式参与“温暖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新建改造热源点68个,供热能力提高0.7亿平方米,达到13.5亿平方米,改造供热一级管网815公里、热源互联互通管网136公里,热源输配能力及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造热力站3064座、供热二级管网5970公里、楼栋立管2870公里、户内系统4.6万户,终端用户供热质量进一步提升。四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完善了供热能源保障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和供热服务专线、供热管家等8个方面45个相关制度,为供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五是探索智慧供热。对主要供热设施及管网加装运行参数采集器,随时掌握供热运行工况,按照室外温度变化,灵活调整供热参数。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居民室温在线监测系统,以小区为单元,按照3%—5%的比例在全区2.4万余个小区安装23.8万部室温采集器,实时监测居民室温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处置。供热监管方式由接到投诉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主动服务转变,真正实现“未诉先办”。

  截至10月15日,全年计划实施的528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全部按时开栓供热。目前,全区供热运行整体稳定,供热质量明显提升。

  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推动全区供热领域改革,巩固“温暖工程”成果,做好温暖工程后半篇文章,探索“精准供热、按需供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重点抓好供热期间的精准服务。充分利用居民室温在线监测系统,精准开展日研判周调度,实时掌握各地供热运行情况。严格落实供热服务专线、“双管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二是不断规范供热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供热经营许可制度,建立供热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制定供热企业考核评价办法,重点从供热质量、供热服务、系统运行、设备检修、人员管理、投诉处置、应急管理、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供热企业进行考核评价,依法清退屡次不整改和考评结果连续不合格的企业。指导盟市完善能源保障、供热保障金、考核评价、应急保障补偿、服务管理等相关制度,‌为供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三是持续探索“精准供热、按需供热”新模式。推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市等5个盟市持续开展智慧供热试点工作,在康巴什区打造智慧供热先行区,探索开展全域智慧供热示范点,尽快试出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全区推广。同步研究制定自治区智慧供热标准,加快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实现“源、网、站、户”全链条智慧管理。同时,探索建立计量供热收费、管理和宣传体系,逐步实现“精准供热、按需供热”的目标,打造节能、舒适供热新格局,推动全区供热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谢谢。

  内蒙古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请问自治区民政厅在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谢谢。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亢学栋:谢谢您的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养老事业发展,要求要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当前,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回应农村牧区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是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事关全区农村牧区老年人幸福生活。今年以来,我们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在完善制度设计、提高供给能力、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构建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新格局

  我们联合农牧厅等13个部门围绕“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细化了“健全县乡村家庭养老服务网络、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工作保障 ”四方面17条具体举措,通过明确苏木乡镇、嘎查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标准,让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有据可依、有标准可执行。

  二是创新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服务需求和现有设施基础,科学布局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探索实行“党建+志愿+积分”养老新路径,创新推广“固定+流动”牧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农村牧区养老服务网络。截至10月底,全区累计建成苏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70个,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站(含幸福院)6217个,农村养老服务覆盖度、可及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提升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新质效

  印发《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措施》,明确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落实政策待遇等任务要求,为全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严格标准遴选30个养老护理员培训培养基地,不断拓宽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助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深入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出台《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压实机构责任,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安排中央福彩公益金4308.75万元用于旗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工程建设、维修升级消防等基础设施,严守安全底线。

  下一步,自治区民政厅将在推动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改造、拓展功能,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汇聚,加强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功能。

  一要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转型发展。按照“到2025年年底前,每个旗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支持建设失能失智照护为主的农村牧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 ”的目标,有序推进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具备县域集中供养和失能照护全覆盖的能力,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拓展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对区域内其他养老机构的技术指导、互助协作、实训示范等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二要推进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以“乡镇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不低于80%”为目标,科学布局、合理设置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做到统一设施标准、统一基本服务、统一功能设置,支持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毗邻建设,将专业服务延伸至村级养老服务站、邻里互助点、农村牧区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优先为本区域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服务转介等服务。

  三要推动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人口相对集中的嘎查村至少建有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点”为目标,将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牧区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庄规划。按照老年人实际需求和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村级养老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以老年人自愿为前提,将分散供养的特困、独居老年人的自有住宅改造为邻里互助点。

  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是大事、是难事、是实事,我们将强化责任担当,与全社会各界共同构建,家庭尽责任、兜底有保障、普惠能满足的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新格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村牧区老年人养老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养老服务更暖心,让老年人生活更舒心。谢谢!

  信息来源: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

编辑:章颖慧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