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嘉辉苗圃基地,樟子松、五角枫、云杉等树木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层林尽染,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十多年前,这里的环境十分恶劣,除了黄沙什么都没有,风刮得工人睁不开眼睛,本来需要半个月就能盖成的房子硬是耗了两个多月才完成。”苗圃基地负责人李秀辉说道。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黄沙起,落雨全是泥。这是过去甘旗卡镇好力保村的真实写照。2010年,李秀辉将自己的创业梦想与为家乡植树增绿紧密融合在一起,建立了科左后旗甘旗卡嘉辉苗圃基地,生产经营樟子松、云杉、芍药、蒿柳、五角枫、杨树苗、榆叶梅等10余种树苗。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李秀辉没有种树经验,走了不少弯路。李秀辉起早贪黑在地里摸爬滚打,晚上挑灯学习专业书籍资料,研究栽培技术及种植养护原理。栽苗、浇水、锄草、守护……日复一日,李秀辉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指甲缝塞满了泥土,她用皴裂的双脚丈量家乡的山野,在一路学习、一路摸索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培育“土专家”。
“种树一年到底就4件事,春天育苗、夏天种树、秋天补栽、冬天防火。”多年来,李秀辉以沙坨子为友,以树木为伴,与绿色相依,先后造林16000亩、栽树96万余棵,为甘旗卡镇辖区内十余所学校提供校园内的绿化和硬化服务。
李秀辉查看苗木长势。
昔日沙坨子,今朝绿满坡。14年间,苗圃基地的育苗产业不仅创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走出了一条“沙里生金”的绿色发展之路。
时下,气温降低,水分蒸发少,正是苗木补植补栽的好时节,苗圃基地的工人们正忙碌地挖苗木、点数、包装、搬运,“十多年前,我们刚来李姐这儿打工的时候都是骑着自行车来的,没多久我们就骑上了摩托车,现在我们个个都开上了小轿车,还买了楼房,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苗圃基地工人张连志说道。
据统计,14年来,李秀辉先后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200余个工作岗位,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十年艰辛业初成,一心逐梦新农人,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从黄沙漫漫到绿海涛涛,李秀辉用一双手绘就了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为子孙后代筑起了绿色屏障。
十余载风风雨雨,并未消磨李秀辉对科左后旗、对育苗种植的热爱与激情,谈及未来的计划,李秀辉坚定地说:“只要还能干,就一直干下去,为后人多留下一片绿荫。”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薛一群
实习生:特日格乐 孙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