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巴彦淖尔

乌拉特刺绣:从草原走向世界

  “你看,大家要这样绣。乌拉特刺绣手法独特,对针距要求特别高,所以你得极度聚焦,手指、眼睛、心,三位一体的聚焦,这也是我们乌拉特能工巧匠的精髓……”刚刚参加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娜仁高娃一刻也没闲着,这几天又开始与一群绣娘正在赶制来自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订单。

  “这批订单一共是300件伴手礼。蝶恋花系列的胸针,纯银手链、项链,现在已经交付了260件,剩下的这几天就能完成。”娜仁高娃说。

  走近细看,绣娘们手里的作品,个个花纹立体感十足,肌理根根分明,图案生动鲜活,看起来非常精致。她们身后,一幅幅图案精美、古朴的刺绣作品挂在墙上,手链、胸针、项链……一针一线缝的密密实实。

  乌拉特刺绣作品。梁震英/摄

  艺韵乌拉特系列刺绣作品。梁震英/摄

  提到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娜仁高娃非常感慨,作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在进博会期间,带着自己的刺绣作品参展,使得乌拉特刺绣这一独具魅力的非遗技艺再度受到关注。

   她带去的乌拉特刺绣首饰作品不仅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还吸引了瑞典、拉脱维亚等国家采购商的关注,许多文创同行也纷纷投来合作橄榄枝。110种乌拉特刺绣胸针销售一空,还接到了上海两位顾客的私人定制。

  娜仁高娃在进博会上为顾客介绍乌拉特刺绣。

  顾客在进博会乌拉特刺绣展台前观看。

  “我们把文化背景融入到一个个小小的纹样里,佩戴的时候,它就是行走的文化符号。我们通过绣品把对家乡的情怀、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带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乌拉特刺绣,了解乌拉特中旗。”娜仁高娃说。

   出生于1978年的娜仁高娃从小受姥姥和母亲的影响,对刺绣特别感兴趣,先后到四川、深圳等地参加各类刺绣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习培训班,不断提高自己的刺绣技能。在保护传承乌拉特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娜仁高娃创造性地将刺绣与皮革、银饰等元素结合,赋予传统手工艺现代气息。她的作品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乡村手艺大赛“最佳风采奖”,第二届中国妇女手工创新创业大赛“传承奖”,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安靖国际刺绣艺术节“最佳非遗文创奖”。

  2021年,娜仁高娃创建“指间艺”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后又成立内蒙古“指间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吸引众多妇女加入到乌拉特刺绣的传承中。目前共有37位绣娘参与刺绣。在春暖花开的4月,娜仁高娃会领着绣娘们来到乌拉特中旗风蚀冰臼地质公园,以蒙古扁桃花为灵感,用乌拉特刺绣的基本工艺绣出活灵活现的蒙古扁桃花刺绣作品。2023年,她们以蒙古扁桃花为原型的刺绣作品《巴达玛花》走出了中国,展示到了拉脱维亚地区,受到了国际友人的欣赏和赞叹。

  娜仁高娃和绣娘们外出采风寻找刺绣灵感。菊娜/摄

  娜仁高娃自己研发了三款材料包。拿着材料包,即便没有刺绣功底的人,在两至三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个乌拉特刺绣作品。

   “这款材料包能够让大家快速地学习刺绣,让乌拉特刺绣变得简单易学。我们公司先后与内农大、内工大等高校、民间团体、社区合作,教授培训了1600多位刺绣爱好者。”娜仁高娃说。

  “乌拉特”一词可翻译为“能工巧匠”。乌拉特地区拥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绣法——乌拉特刺绣。乌拉特刺绣遵循“梳针方法”,使用的绣线是纯手工捻制,这样绣制的花纹立体感十足,肌理层级分明,生动鲜活。绣品图案多以大自然的花鸟鱼兽为主,人们把这样的图案佩戴在日常生活当中,寓意着吉祥如意,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乌拉特中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现有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0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铜银器制作技艺)、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市级82人、旗级220人。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非遗传承人群培训、非遗数字化保护、非遗手工艺产业、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了占地3100平方米的“金石交”同心创业街,将全旗各族手工艺人凝聚在一起,抱团创业,吸纳入驻包括乌拉特铜银器、乌拉特服饰、玉雕石刻、奶食加工、木器雕刻等特色产业在内的多家手工匠人,辐射带动当地农牧民及高校毕业生就业89户116人,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

  创新传承发展的传统手工艺成为乌拉特中旗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的新渠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的队伍之中,将非遗项目与文创等产业相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梁震英  菊娜)

编辑:任丽华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