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不知道您的姓与名,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您,但我知道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重获新生……”这是4年前河南省郑州市36岁的李峰写给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史坤的感谢信。一份“髓”缘让两位陌生人血脉相连。2024年11月22日,在中华骨髓库国家级管理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河南省红十字会的共同见证下,受捐者和捐献者终于见面了。
“感谢您给我生命种子”
当天上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当受捐者李峰神采奕奕地站在捐献者史坤的面前时,这位来自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民警缓缓拉住李峰的手说:“好样的,兄弟,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
“终于见到恩人了,感谢您给我生命种子,我现在康复得非常好,出仓半年后就不再喝抗排异药。我现在又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双手紧握史坤,李峰动情地说。
史坤是内蒙古自治区第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0年7月,不幸患上白血病的李峰经历了9次化疗后生命危在旦夕。幸运的是,就在全家人濒临绝望的时候,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李峰有救了!一位来自内蒙古的红十字志愿者和他配型相合。7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电话,一名血液病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已进仓预处理4天,原定捐献者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实现捐献,患者生命非常危急。中华骨髓库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寻找第二供者,并在系统内找到了当前最合适的供者——来自通辽市的史坤,全国唯一一名与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9个点位相合的志愿者。
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和通辽市红十字会启动“超加急”捐献。7月13日,史坤接到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史坤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在两级红十字会共同努力下,史坤顺利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采集、体检等工作。7月13日晚,中华骨髓库连夜将史坤的高分辨血样送往苏州检测。7月15日下午,高分辨结果确认史坤体检合格,符合捐献条件。7月17日,史坤从通辽市启程前往呼和浩特市进行捐献。7月22日,史坤在采集医院顺利捐献27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后,这袋“生命种子”跨域千里从内蒙古飞向河南……
从接到通知到完成捐献仅历时10天,这份“超加急捐献”创造了当时内蒙古造血干细胞捐献史上时间最短的“生命速递”。
共同分享喜悦与激动
2024年11月22日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诊35周年。当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与中华骨髓库联合举办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供患者见面会。来自不同地方的三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受捐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聚,共同开启生命密码的传递,共同分享喜悦与激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供受双方讲述着各自的生活境遇和对彼此的感恩与牵挂。“从今往后,我有了两个儿子,我在内蒙古有亲人啦!”李峰的妈妈开心地说。“感谢中华骨髓库,感谢三地红十字会赐我缘分,让我拥有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弟弟。”史坤说。
“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用生命传递希望的伟大善举成为激励全社会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榜样。正是有了他们的奉献,才有生命的再次绽放!”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累计库容量达58739人份,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91例。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利军
活动现场
李峰(左)与史坤紧紧相拥
史坤讲述捐献经历
咱哥俩一起说
三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