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12月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与内蒙古日报社志愿服务队共同组织主题为“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的无偿献血活动。
来自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新闻网、高校志愿者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共32人捐献全血7200毫升、血小板15个治疗量。献血现场,一袋袋鲜红的热血,一张张面孔在记者的镜头下定格为冬天最美的画卷,一个个“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故事温暖着越来越美的青城……
退伍老兵一年捐献血小板24次
6年半,106次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41800毫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二星级志愿者……呼和浩特市退伍老兵那顺的无偿献血记录成绩斐然。当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做志愿服务的那顺引导前来献血的志愿者填表登记体检……
那顺今年55岁,他曾在部队服役14年,多次立功受奖。多年来,那顺一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一次偶然机会,他加入内蒙古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2019年至今,他坚持年年献血,最多一年捐献血小板达24次,为众多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最短每隔两周就捐献一次血小板,一想到在危急时刻,我献的血小板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感觉很自豪。”那顺说,“我身体素质好,当兵14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
2023年9月,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组建成立“青城老兵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那顺被选为队长。目前,那顺携手志同道合的老兵们,积极开展“三献”知识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大众传播“三献”知识,鼓励更多人加入拯救生命的行列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献血量达到50000毫升,预计在明年底或后年初就能实现。”那顺说,“一人献血100次不如100个人每人献血一次,我会身体力行带动更多爱心人士一起献血,壮大献血者队伍,共同传递爱的力量。”
公益联盟再添新成员
2020年12月5日,北方新报社正式组建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以大学生为主要成员,联动社会公益团队一起助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服务队现有核心成员50人及骨干志愿者400余人,同时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17所高校(学院)成立了分队。
当日,内蒙古日报社志愿服务队的多名志愿者来到现场撸袖献血,同时开展志愿服务。这是一支年轻的志愿者队伍,组建于2024年,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扶老救孤、扶危济困、助医助学、防灾减灾救灾、科学普及、法律援助、生态环保、文明创建、赛会服务等方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商学院20多名志愿者当日也早早来到现场,有序组织献血者填表登记、体检。“我是第一次来献血,有点儿紧张,不过,300毫升血液几分钟就采集完了,很开心。”该校大一学生郭靖伟对记者说。
这些人享受“三免政策”
为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弘扬无私奉献、献血救人的高尚情操,完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呼和浩特市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表彰的无偿献血者实施“三免政策”,凭相关证件在全区内免费游览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
据悉,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下发《关于落实无偿献血者免交公立医院诊察费的通知》,要求各级公立医院全面落实对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的献血者在公立医院就诊时免交普通门诊诊察费(挂号费)政策,设置优先窗口,提供挂号、就诊、取药等优先服务。同时鼓励各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参与。
针对在其他盟市获得“无偿献血荣誉卡”,目前长期在呼和浩特居住工作的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呼和浩特市实施免费更换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荣誉卡”的政策。
爱心献血车已运行9年
2016年5月,为了更好地推动呼和浩特地区乃至全区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提升血液管理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内蒙古血液中心与北方新报社首次开展联动宣传的有益尝试。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辆以媒体名称命名的爱心献血车——“北方新报号”正式诞生。几年来,爱心献血车进机关、进部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厂、进旗县、进农村,开启无偿献血公益之旅。2023年3月5日,“北方新报号”被命名为“草原全媒·北方新报号”爱心献血车,并增至3台,继续奔波在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各大高校……
血液在医疗救助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伤性失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和大型手术都离不开输血治疗。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与内蒙古新闻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开展无偿献血公益联盟招募活动,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爱心邀约热线:全血0471-4212330,血小板0471-4212245;北方新报爱心邀约热线:18686032799。欢迎广大爱心人士在工作日拨打热线,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用热血的温度延续生命的长度。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