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热闹了大半年的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褪去往日的喧嚣,进入了一年中的淡季。
尽管这些天游客少了,但在乌海文旅集团,所有职工仍然忙着策划冬季游玩项目和走出去参与冬季旅游推介。集团上上下下团结一致、铆足了劲儿,力争让乌海湖在冬季焕发新的光彩。
“截至目前,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330万元,同比增长81.3%,发展的动力持续释放。”乌海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国芝兴奋地说,通过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乌海文旅集团切实解决了重组以来人员冗余、亏损严重等问题,职工们干事创业的动力得到充分激发,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进国企改革中,乌海文旅集团聚焦劳动、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为破解人员冗余,让企业轻装上阵,改革实行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建立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让“优者上、劣者汰”。同时,乌海文旅集团坚持按需设岗,统筹缩减机构设置,将总部部门数量减少23.5%,定员精简10.8%,子企业机关部门压缩25%,切实解决了“总部机关化”问题。为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乌海文旅集团通过岗位价值测评结果及薪酬调研分析,构建了面向全体员工、突出岗位差异的多元化薪酬激励体系,实现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共同提升。
乌海文旅集团景区运营部调度员鲍泽鹏说:“公司打破平均工资界限,我们景区运营一线员工薪酬按照景区当月利润的8%—10%进行核算业绩提成,工资涨了,大家的干劲都特别足。”
乌海文旅集团的变化是乌海市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乌海市在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打出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现代管理制度等一套“组合拳”。
乌海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全面推行“六定”改革,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薪酬分配机制,企业机构设置、薪酬管理模式及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今年11月,该市各市属国企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38.1万元/人,同比提高26.7%。推动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科学合理签订年度经营责任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200余名经理层成员和70余名管理人员全部实现契约化管理。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全覆盖,国企改革活力效率明显提升。
同时,乌海市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为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核心举措。该市国资国企持续发展壮大民生服务、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谋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工投集团数字经济产业园、“油气电氢”四位一体综合能源岛、公交集团44座充电站、242个充电桩的全面建成,乌海市国资国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涵盖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服务及互联网产业等多个行业,2024年新增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67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043万元。
乌海市还聚焦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推动监管企业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制定“定、议”事项一览表,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制定《董事会和外部董事考核评价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外部董事人才库,持续加强董事会建设,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与此同时,乌海市深入推动市属国企资产、债务、参股投资“三大起底”行动见实效,累计盘活、处置房屋和土地资产31处,有序退出低效无效投资6项。特别是国投集团以租赁形式盘活客运枢纽站闲置土地2.54万平方米,招商引进的无动力儿童乐园已实现营业收入200余万元,资产配置效率有效提升。
乌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利峰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举措,乌海市属国企以改革拓新局,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道路,截至11月底,乌海市属国企全部实现盈利,利润总额9270.5万元,同比增长22%,创历史最好水平。(内蒙古日报记者 郝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