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突出时代特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必然要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这是爱国主义最鲜活、最真实的体现
●唯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才能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拓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突出时代特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当前践行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
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强党性和增本领相结合,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以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
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应坚持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鲜明主题,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人们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必然要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这是爱国主义最鲜活、最真实的体现。弘扬爱国主义就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始终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和意志,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要把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要始终不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要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要深刻揭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增进广大同胞心灵契合、互信认同,引导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在地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势必要求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唯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才能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拓展。
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走和平发展道路”明确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擘画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旗帜,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现路径,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中国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希望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要尊重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要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作出新贡献。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作者:白羽弘 单位:内蒙古党校哲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