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应如此

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谋划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一体落实,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关系到时代新人培育,关系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通过对全会精神的学习,青年学子可以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牢记使命担当,树立鸿鹄之志,朝着党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成长发展。

  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确保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能够更好让思政课与社会发展现实紧密耦合,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全面深化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真正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将全会精神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是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校思政课能够更好地立足时代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实现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什么道理”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懂政理、明学理、通事理,能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讲深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理”。讲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大原则、整体部署和根本保证,讲清楚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学理”。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就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讲活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经验的“事理”。要讲好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不能只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故事,一方面从历史纵向上贯通,讲清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何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另一方面,要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横向贯通,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从而凝聚青年之志、汇聚改革之力。

  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整体效能,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将其有机融入思政课程,着力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要根据开设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不断优化内容结构、叙事逻辑和呈现方式,运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通俗化大众化语言,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让党的创新理论接地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精神对思政课建设的引领力。坚持用改革思维、创新理念推进思政课建设,对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要用好新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活素材为依据,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学生特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发挥好实践大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通过多维度、多场域的实践教学平台,让青年学子通过可看、可闻、可触的现实场景,切实感受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脉搏。(作者:孟曦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