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深入实施21个温暖工程项目,扎实筑牢供热民生保障补给线;发放救助补助资金6.83亿元,惠及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0万人次;24670套保交楼全部交付,改造老旧小区98个;建成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4020个;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落成开诊,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这是我市2024年的民生“成绩单”,也是巴彦淖尔 市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的生动实践。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24年以来,巴彦淖尔 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一个个凝聚着民生期盼的愿景绘成实景,让幸福生活在巴彦淖尔每个角落都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温暖工程提速

  群众幸福“升温”

  随着新的暖气管道铺设完成,家住临河区明珠城北区的张丽迎来一个温暖的冬天。“现在屋里特别暖和,穿个单衣就行了,晚上睡觉可舒服了。”张丽高兴地说。

  “供热管道经过重新设计后,布局更科学合理了。”提起温暖工程,原盟宾馆家属楼住户苗挨恒说,“之前小区供热是大循环,现在是分户供热,家里每个暖气片上都带着两个阀门,遇到不需要取暖的时候,把外面的阀门关上就可以了,大伙儿都觉得这样设计很科学。”

  从“旧貌”到“新颜”,温暖工程“暖”到了群众的心坎儿里。2024年,巴彦淖尔市把握“强化热源保障、加快热网更新、推动热力站升级、延伸用户端改造、推动智能化建设、完善应急体系、实施清洁取暖”7个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温暖工程项目21个,共完成一级管网更新改造20.16公里、二级管网改造158.78公里,改造换热站175座,新建换热站23座,延伸改造用户端11341户,同步完成农村“煤改电”改造3.62万户。

  医疗资源扩容提质

  群众就医更便捷

  2024年11月,位于巴彦淖尔市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新院区门诊开诊。该院内设临床科室39个、诊室202间,设置床位800张,还配备了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在这里看病很方便,就医环境也特别好。”近日,市民王女士到该院就诊,便捷的就诊流程和崭新的环境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

  病有所医,营造民生之暖。2024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持续做好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急诊急救等重点专科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启动2个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推动医联体内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聚焦重大疑难疾病防治和前沿医学科技,获批国家重点专科4个,建设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4个、专科区域医疗中心1个、领先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25个;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累计执行27批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累计集采药品335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3.65%。

  筑牢均衡发展基石

  办好优质公平教育

  “我们学校设置了多媒体教室及设施齐全的实验室、特教资源室、创意编程室等,让教学更加高效,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乌拉特中旗第一小学教师王峥峨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涉及千家万户,承载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深切向往。2024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主线意识,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4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8.24%;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院获批筹建,建成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4020个,1名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积极推进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各旗县区调整优化“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印发《巴彦淖尔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年内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学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春季学期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26%;深化校企协作“双元”育人模式,全市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6%;开展校(园)长、教师队伍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选派中青年优秀教师组团式帮扶乡村薄弱学校;深入推进公办园“一键入园”、义务教育阶段“一键入学、阳光分班”改革;创建培育市级网络云课堂示范校4所、云师坊3个和云师工作室5个。(周 悦)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