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通辽:扩开放促消费优环境 开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欧班列(通辽)发车仪式。

  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 。

  第十届科尔沁燕京啤酒节活动现场。

  消费者在年货节现场挑选商品。

  科尔沁区“6·18全民焕新惠战”活动现场。

  跨境电商O2O体验店。

  悦来河休闲打卡街区。

  对外开放蹄疾步稳,外资外贸跑出“加速度”;商贸流通提质扩容,消费市场迎来持续“升温”……过去一年来,通辽市商务局从制定“任务书”、锚定“线路图”,到冲刺“开门红”、终得“满堂彩”,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外贸、扩外资、优环境、强品牌、畅流通,用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这份答卷由全市每一位商务工作者共同倾力书写,每一笔都浓墨重彩,每一步都铿锵有力。这份答卷是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完成“两件大事”“六个工程”,努力在提振消费、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积极推进自贸区创建、促进商贸流通业和物流业提档升级等重点领域下功夫、求突破,全力推动商务领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3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全区排名第五。

  ——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增速全区排名第五。

  ——2024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13亿元,同比增长75.5%,总量全区排名第四。

  ——2024年,培育电商直播企业40家,新培育网红直播999人,直播带货30余万次。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串串数字,彰显着通辽市商务工作实干笃行、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展示着通辽市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充足底气和强劲动力。

  消费市场“热”潮涌动 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4年,通辽市商务局紧紧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聚集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难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全力构建“稳外需”与“扩内需”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持续优化促消费政策、完善相关制度、改善消费环境,有序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全市消费市场稳固提升。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自2023年8月通辽市获批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以来,紧扣试点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推进百花新城、东方世纪城等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增设便民充电座椅、开发一网智治管理平台等,进一步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民化、智慧化、标准化程度。

  “夜经济”是城市消费繁荣的风向标,是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通辽市商务局紧抓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路边撸串的小摊位逐渐过渡成包含吃、购、游、玩、观、展等一体的综合夜休闲体验场景。

  目前,悦来河街区和万达商业广场商业集聚区消费场景已不断丰富;中心城区万柿大集、万达步行街、悦来河特色街区3处夜间消费示范区以及7个旗县市区夜间消费平台均已启动运营。全市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创新性和历史文化性等特点,涵盖餐饮、购物、娱乐等多种业态,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间体验。

  随着家政服务需求的日趋多样化,2024年以来,通辽市商务局紧随当下消费者实际需求,下大气力增加家政服务供给。积极推进家政进社区,高标准建成北兴、林语江南、明珠等社区15个家政便民服务网点。组织31家家政企业录入商务部家政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家政信用服务,人证验证合一人员3116人。

  2024年,“以旧换新”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关键词。通辽市商务局紧抓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制定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车等四个领域以旧换新方案,采用“商务+媒体+企业”模式,市旗镇村四级联动,开展“两新”+传统+新型消费各类政策宣传。不仅让政策福利惠及百姓,还推动了市场的循环发展,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全年开展多主题消费促进活动450余场,发放各类消费券、购车补贴2280万元,累计实现销售额17.5亿元。汽车以旧换新近1.5万辆,核销补贴资金9360.5万元,实现汽车消费15.32亿元;家电以旧换新56854台,核销补贴资金2759万元,带动销售额2亿元;家装厨卫以旧换新补贴资金996万元,带动销售额5217万元。

  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日渐深入,其积极效应在通辽市消费市场持续显现,如同一股强劲的暖流,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活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通辽人消费观念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水源流;开放,更是推动一个地区拥抱未来的春潮东风。

  2024年,通辽市商务局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蒙东地区商贸物流重要集散地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聚焦平台建设,优化环境,精准发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4年10月28日,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海关总署正式验收批复,标志着通辽市对外开放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全市依托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平台,积极吸引培育了一批富有本地特色、具备市场潜力、外埠供应稳定的出口货物向多式联运物流园区集聚,实现多渠道扩大出口规模。发行中欧班列(通辽)8列,累计运输货物重量达到8641吨,货值总计2.32亿元;辽港集团在通辽市设立客户服务中心;以跨境进口贸易模式和线下实体为基础,整合多方平台资源的“跨境电商O2O体验店”于2024年5月在通辽机场和维多利摩尔城正式运营。

  持续展现的外贸活力离不开优质环境的支撑。通辽市商务局实施“信保护航”行动,进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29家中小外贸企业免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化解企业跨境贸易过程中遇到的危机,减少贸易风险。全年争取自治区外经贸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为全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平台的不断“迭代升级”与精准政策扶持的双向发力,换来的是通辽市对外贸易、吸引外资质与量的全面提升。

  2024年,全市9个旗县市区实现了出口全覆盖,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65家,当年新增20家;科左中旗顺利完成鸡心果出口基地备案工作,成功实现自营出口;2024年,开鲁县红辣椒系列产品出口超3亿元,同比增长300%以上,新增红辣椒出口企业8家,出口额位于全区8个县域外经贸破零增量示范县首位。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得通辽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利用外资水平显著提升,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2024年,全市实际经营外资企业达到39家,新增17家,同比增长70%。

  经济发展“经脉”畅通 凸显市场主体旺盛活力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有动力。2024年通辽市商务局坚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事关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工作来抓,不断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经脉”,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以来,通辽市商务局聚焦网络货运平台、培育市场主体、建设物流枢纽等重点工作,全力打好现代物流优势牌。全年培育网络货运平台企业4家,合计货运量2219万吨,运费额10.6亿元,运单数57.9万单,整合车辆12万辆,注重网络货运平台培育,推动物流业务回归、数据回归、税收回归。积极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的宣传引导和组织服务工作,不断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实力。2024年8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全国第三十八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中,通辽市锦辉冷链物流公司被评为4A级物流企业,全区共三家物流企业上榜,通辽共有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位列自治区首位。霍林郭勒市成功入选2024年自治区级生产性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逐步融入全区物流枢纽布局。

  打通了“任督二脉”,丹田真气自然可以从中贯通无阻。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凭靠着“我自一口真气足”的底气,通辽市牢牢把握市场主体这个发力点、动力源,出台《通辽市2024年培育限额以上商贸市场主体行动方案》,建立培育限额以上企业项目库并动态更新调整,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按月调度、精准分析研判消费市场运行和限额以上企业培育工作,持续跟踪推进达限企业上限纳统。全年新增月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市场主体47户,同比净增39户,超出全年目标任务22户,创历史新高。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产品赢得市场的关键。2024年,通辽市商务局聚焦“培强”“培优”品牌,开展首届“通辽老字号”评选工作,21家商贸主体被评为“通辽老字号”,有效扩大企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辽运达绿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企业;成功举办中国通辽·全国牛肉美食烹饪大赛,评选出通辽牛肉馅饼金奖及十大牛肉美食名菜进行重点推广;组织30余家企业召开牛肉供需对接会,目前对接6家企业开展合作;哈啾嗨、科尔沁肥牛、牛肉馅饼等特色餐饮企业和牛肉制品企业开设直营店、连锁店40余家,北京、呼和浩特等地12家……诸多亮眼的成绩,让通辽品牌在世界范围打响。

  市场经营主体活力的迸发,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的“精准滴灌”。2024年,通辽市商务局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工作,圆满完成通辽市创新突破年任务10项,自治区营商环境4.0工作任务8项;配合营商办完成80余项工作,编制营商环境简报50余期,打造对外开放指标亮点工作1项;实施“月通报”“亮晒比评”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处理热线咨询和投诉举报情况,完成12345转办事项80余件,全部及时回复,办结率100%。以“力度+速度+温度”丰盈营商沃土,呵护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全新的2025年正振翅欲飞。通辽市商务局将持续提升通辽市的经济成色与质地,以一流营商环境,壮大经营主体,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创新的智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通辽新篇章。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