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绿地小学组织学生们走进内蒙古科技馆,开展“心存希冀 点亮科技”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习记者 若谷 摄
近期,首府中小学生陆续“切换”至寒假模式,各场馆也针对青少年特点,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覆盖了传统文化、体育运动、科技体验等多个方面,让孩子们在休息之余丰富自己的假期体验。
“同学们先挑选三种喜欢的漆,依次少量滴入水中,用搅拌棒调整形状后,将扇子轻轻放入水中,然后用纸巾轻柔按压扇面擦干水分。”文化馆工作人员阿美娜正在为孩子们详细讲解漆扇的制作步骤。
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举办了非遗漆扇制作亲子体验活动。30个孩子依次领取扇子后,以“漆”为画笔、以“水”为墨汁,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家长共同体验了漆扇制作这一传统手工艺。
随着蓝色、红色、黄色等各色染料在水中散开,孩子们在现场工作人员指导下将扇子缓缓放入水中,独一无二的花纹印刻在扇面上,展现出不同的意境美。五年级学生刘敏聪不时拿起扇子欣赏,和妈妈交流做漆扇的心得,她告诉记者:“刚刚听老师讲解了漆扇的历史起源和蕴含的文化价值,我深刻了解了这门古老的手工艺,还和妈妈一起体验了制作漆扇,感觉特别有意思。”
这是刘敏聪步入寒假以来参加的第二场体验活动。刘敏聪妈妈说:“我是在公众号上看到活动举办信息的,感觉很有意义就给孩子报名了,前几天还带她参加了赏年画、开盲盒活动,希望能丰富她的假期生活,同时帮助她积累一些课外知识。”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在寒假期间,不仅推出了朗诵、拓印、制作元宵等种类丰富的实践活动,还免费开设了书法班、童声合唱班、乒乓球训练班等课程,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休闲的好去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副馆长叔嘎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样,丰富的寒假科技实践活动,助力广大青少年培育科学志向,点燃科技梦想。
日前,在内蒙古科技馆,一场“心存希冀 点亮科技”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正在举行,敕勒川绿地小学组织少先队员走进科技馆,增长科技知识,提升科学兴趣,享受科普教育。
在活动现场,丰富的科技展品和体验活动让中小学生流连忘返,展示类、动手制作类、互动体验类……每个展项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尤其是VR体验、迷你制作组装等内容,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VR体验、运动之律等项目最好玩了,体验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很多知识。”小学生安予轩对展示的AI设备充满了好奇。
“此次活动提升了同学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各类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等场馆的育人功能,让青少年走出家门,度过快乐充实的寒假生活。”组织此次活动的教师李昂泽说。
据内蒙古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寒假期间,科技馆开展了体验展示互动活动。每天9时30分至16时,将陆续上演魔毯飞行记、高空自行车、电磁大舞台、飓风体验馆、全息音响屋等体验及演示项目。特效影院也在9时40分至15时30分准备了《愤怒的星球》《火星探秘》等多部科普影片。市民可通过内蒙古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了解寒假假期的活动安排和最新动态。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寒假是开展社会实践的绝佳时机,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其中。可以组织孩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关爱孤寡老人、协助社区环境整治;参与公益活动,如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赠课外书等物资;开展社会调研,了解当地文化传承等。要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锻炼自己,用这种寓教于“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成长,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若谷 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