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全力以赴拼经济 聚力建设现代化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全力以赴拼经济、干字当头抓发展,坚持不懈夯实现代化通辽建设的物质基础,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组织开展“六个行动”,是今年自治区党委结合实际提出的新任务,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六个行动”是新的一年完成好“五大任务”的重要抓手,既是政治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六个行动”在关键处落子,坚持不懈夯实现代化通辽建设的物质基础。

  拉满推动发展的“进度条”

  虽时值寒冬,但在通辽市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热度”和“速度”不减,建设者们全面发起“冬季攻势”,不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在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铸造车间,一台台机械设备正高速运转,浇铸完成的铸件经过切割、打磨、切削加工、打砂、喷漆等工序后,加工成为满足客户要求的风电轮毂、底座等产品。预计到2026年,园区可实现直供85%以上的风电整机基础元件,真正实现风电整机“通辽制造”。

  加强项目谋划策划,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增长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通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健全市旗两级项目策划调度常态化机制,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政策,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各领域,谋划一批优质项目、骨干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大盘子”。

  “2025年,我们将紧紧抓住绿电就地消纳战略机遇,以承接高质量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以推动资源精深加工为战略重点,以新兴服务业、未来产业为重要领域,策划、谋划一批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及产业开发规划方案,切实找准产业培育的方向、招商引资的靶向,提高项目对接引进的成功率。”政协委员、通辽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康君对记者说,“要探索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形成‘市级+旗县市区+国有企业’一体化合力开展精准招商新模式,力争引进到位资金和实际吸收外商投资实现适度增长。”

  2024年,通辽市企业发展数据让人眼前一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中建材通辽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晟新能源、梅花生物获评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市贷款余额突破1700亿元,民营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科技金融贷款分别增长32.5%、27.8%和25.2%。

  “开展助企行动,需要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强化帮办代办、金融服务、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等工作举措,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政协委员、科尔沁区科技局局长宋妍表示,“作为政协委员,我要把本职工作与委员履职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调研,倾听企业呼声,积极推进企业和政府对话机制建设,通过政策宣传解读、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开展产业升级培训等方式,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服务、献计出力。”

  坚定实干担当的“新方向”

  对于通辽而言,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既是制约发展的生态问题,更是关乎长远的生存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实施节水行动,突出抓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节水灌溉,全面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再生水利用、生活节水,新增农业节水2.5亿立方米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3.5%以上,中心城区绿化用水全部置换为再生水。

  围绕破解“水粮矛盾”,通辽市全面推动全市高效节水农田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在实施1083万亩基础上继续扩面提效,提高“以电折水”测算精准度,推动制度节水取得更大进展。来自农牧系统的人大代表白嘎力表示,通辽市作为农牧业大市,要在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突出抓好农业节水,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加快解决“水粮矛盾”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

  人大代表、通辽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向宏表示,将把就业促进行动作为就业工作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锚定任务目标,创新思路举措,组织实施“产业扩岗、转移就业、留才引智、创业带动”等就业专项行动。同时强化“技能提升、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社会公共服务、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等就业促进措施,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更多优质岗位,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此外,汇聚全社会各行业促就业合力,落实就业岗位归集机制,提供就业前置服务,今年计划新挖掘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

  锚定目标攻坚的“行动力”

  今年,通辽市将以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为牵引,深化落实京蒙全方位合作举措,加大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招商力度,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扩大开放合作新高地。

  人大代表、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辽市园区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秦崇表示,开发区将以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为引领,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区,发挥行业协会的“外脑”作用,积极寻找项目线索,加快现有项目洽谈进度,主动承接高端要素、先进产业和优质资源转移。同时,围绕牛肉和酸奶等优势食品产业,瞄准发达地区对外招商,积极谋划建设食品园区,推动开发区食品工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通辽市已成功举办两届以“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为主题的西辽河文化节。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多项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尽显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通辽市将大力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推进西辽河文明研究阐释,开展西辽河文明、科尔沁民歌、哲里木版画等主题创作,办好“北疆文化·通辽回响”系列活动,全面彰显新时代通辽风貌。

  人大代表、通辽市文博院院长孟祥昆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对西辽河文明的研究阐释工作,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考古研究院对通辽地区先秦时期遗址进行调查,联合考古发掘,并召开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助力西辽河文明品牌的打造。

  把北疆文化建设提升与城市形象宣传文旅资源开发、名优产品推介、民族团结创建等各领域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墙里开花,更要墙外飘香,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促进、双丰收。政协委员、科尔沁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姜明秀说:“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助力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通辽市旅游。同时,加强对文旅产业发展的调研,关注行业痛点,形成高质量提案,为完善文旅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服务环境贡献力量。”

  重任在肩,惟有奋斗。我们要用力追、努力赶、全力冲,推动“六个行动”提速增效,将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浓墨重彩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通辽新篇章。(邵南)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