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全国文旅开启“人从众”模式。各地举办2.7万场文旅活动,一系列新场景、新玩法将新年氛围感拉满,也为消费市场注入无限活力。
蛇年央视春晚,四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分会场格外惊艳,“跟着春晚去打卡”随之出圈。数据显示,春晚分会场取景地搜索热度均上涨超50%,各大“春晚同款”地标几乎在一夜之间迎来客流高峰。楚风汉韵、巴渝风情、江南水乡、雪域文化,不少游客看完节目“说走就走”,兴致勃勃去挖掘那些埋在春晚现场的隐藏“彩蛋”。
引领春节文旅热潮的当然远不止春晚。围绕银幕大片,拍摄地打卡、主题公园游等跨界融合,将电影之火燃到线下;围绕花式非遗,各地庙会花会、舞龙舞狮、秧歌英歌好戏连台,为年节注入满满的民族风乡土情;“文博游”持续升温,各地博物馆主题迎新、文创联展活动密集,让大家对文化中国的感知更加丰富具象。
旅游过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年俗,这也提醒我们,文旅产业竞争如此激烈,最终拼的还是文化。以玩法出圈、以文化引流,总能找到撬动文旅升级的流量密码。
乙巳春节,红红火火的假日市场,再次折射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不仅能直接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还正不断延伸产业链,创造越来越多新价值。不少曾鲜为人知的小城,亦凭借着独特的文化气质,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中国山河壮美、文脉绵延,可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太多。将文旅流量持续转化为经济增量,关键还是做好“后半篇文章”。以文促旅、打响品牌,做优服务、赢得口碑,打造并留住最美的“诗与远方”。(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