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新春走基层】加班加点忙生产 开足马力赶订单

  2月4日,春寒料峭,内蒙古中天宏远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稀土钢生产车间内炉火正旺,一炉通过添加稀土合金材料的钢水,通过独特的成分配比,浇筑到固定模具内,经过隧道窑炉的高温煅烧,一个个稀土特种合金钢耐磨钢球便“跳跃”而出,待检验、冷却、包装后,将于近期发往五矿集团、山东黄金等国内大型矿山企业以及蒙古国、刚果等国外企业。

  据中天宏远副总经理刘康平介绍,稀土特种合金钢耐磨钢球主要应用在矿山的球磨机系统,用于研磨矿石,属于稀土产业链终端应用产品。该产品使用寿命是传统钢球的1.5倍,并可根据矿山需求定制化调整性能指标,还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用能和用工成本,可将矿山生产效率提升10%-20%,技术水平可与国际同类顶级企业比肩,但性价比却优于传统企业,因此,产品深受各大矿山企业的青睐。

  “2024年,企业订单充足,一直处于满产状态,全年产值突破了2亿元。2025年,企业开局形势持续向好,目前订单已排至3月份,如今,全体员工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确保如期交付产品。今年,企业产值将有望突破3亿元。”刘康平说。

  据悉,中天宏远于2005年5月在稀土高新区注册成立,依托包头丰富的高丰度稀土镧铈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稀土新型材料,实现了稀土在高温合金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改性材料、日用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机电产品再制造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荣誉。目前,企业综合产能达到20万吨,并形成专利成果50余项。

  近年来,中天宏远以稀土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着力解决稀土应用中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疏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难点和堵点,在稀土合金耐磨材料领域,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实现了稀土表面改性材料、热障涂层、高温合金材料、耐热材料、日用材料等规模化生产。

  刘康平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首家把稀土应用到矿山耐磨材料并实现产业化的民营企业,中天宏远在矿山耐磨介质领域,已经实现了稀土特种合金钢耐磨钢球20毫米至150毫米,以及不同规格衬板的全覆盖。

  “2024年,中天宏远在技术创新、产业推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得到大幅突破,并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5年,企业会继续沿着稀土应用这条路走下去,把稀土应用到各行各业、各种材料中,把稀土效能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效益,为今后公司上市工作做好铺垫,为包头建设‘两个稀土基地’贡献力量。”刘康平表示。(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婷婷)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