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近年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特色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大力培育富民产业,积极发展“大棚经济”,以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嘉尔嘎勒赛汉镇蔬菜保供基地,只见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室外寒气袭人,大棚内却是一派春意盎然、暖意融融的景象。放眼望去,一垄垄蔬菜郁郁葱葱,翠绿的叶子间点缀着不少果实。该基地负责人杨忠元说:“我们现在种植的有葡萄、番茄、辣椒,最近育了韭菜苗,即将上市的是番茄和辣椒。我们的日常工作是早上收棉被、中午通风、下午放棉被,主要为了保证温棚里温度适宜,适合作物生长,确保作物高产。”
据了解,嘉尔嘎勒赛汉镇积极探索“苏木镇+企业+嘎查”的合作模式,延伸“育、产、销”产业链条,盘活现有资源,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并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菜篮子”保供能力,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满足群众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大棚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还带动了就业和增收,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该镇阿敦高勒嘎查农民刘光荣说:“以前冬天没有活干就闲在家里,如今在温室大棚里也可以打工赚钱,干活轻松又离家近,可以照顾家里,特别好。”
近年来,孪井滩示范区坚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持续鼓励嘎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农闲时节,把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持续推进蔬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将“好资源”转化为好“钱”景,“春种秋收”变为“四季丰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嘉尔嘎勒赛汉镇副镇长胡洋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优化服务、搭建平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巧打季节差、时间差,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激发乡村振兴产业新活力。”(徐晓玲 刘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