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就业促进行动作为“六个行动”之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只有高质量充分就业才能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蓄势赋能 稳就业底色足、成色亮
2024年,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启动实施了就业助企、产业扩岗、创业助航等8个专项行动,推进各项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就业领域各项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好于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1万人,达到全区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大学生来呼、留呼就业5.56万人,再创新高。首府就业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以“产业拉动、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培训促进、服务助推”为抓手,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全市预计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促进5万名以上大学生等青年在呼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33万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将推动实施就业促进行动8个方面30项工作举措,合力助推首府就业再上新台阶。
破题起势 推动就业促进行动行稳致远
增强产业发展与就业协同性。建立就业影响评估和就业岗位归集机制,大力招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在首府落户;强化“六大产业集群”吸纳带动就业能力,促进文旅、康养等第三产业就业提质扩容;开发灵活性就业岗位,壮大新业态就业群体;推动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带动农户就业增收;依法落实税收减免、普惠金融支持、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援企稳岗等政策,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扩大行业规模,“政府+市场”协同发力,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高标准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一园三区”市场化运营。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施“青创助航”行动,强化创业扶持;打造创新创业联合体,统筹形成“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服务全链条;支持优质创业项目落地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优化职业院校学科设置,促进产教融合;深入实施“技能呼和浩特”行动,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技能竞赛集训基地,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聚焦主导产业、首发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未来产业等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依托“政校企创新创业联盟”,加强校地就业服务协作,接续实施“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强化公共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鼓励企业大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区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依托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精准识别、兜底保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加强“家门口”就业服务;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一网通办”;打造“丁香扎根”“青城职聘”等就业服务品牌,举办“百场招聘”“名校师生青城行”等系列就业服务活动,精准宣传就业政策;组建企业用工联合体,支持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共享。
维护劳动者就业权益。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欠薪欠保、违法裁员、虚假招聘、“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用工安全保障,建立呼和浩特市参保职工补充工伤保险和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商业性补偿保险模式。
加强服务保障。加快建设超大型“青年社区”,更好保障各类就业群体住房需求;义务教育“零门槛”招生入学;深化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和“双首”健康行动。
擘画蓝图启新程,接续奋斗开新局。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民生的“压舱石”、社会的“稳定器”,不仅关乎着百姓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乎着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步入乙巳蛇年,就业促进行动的号角已然吹响,呼和浩特市将乘势而上、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增进民生福祉,为首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力。 (记者 丁晨 实习记者 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