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假期,呼和浩特的餐饮市场迎来“开门红”。春节8天假期,呼和浩特累计接待游客486.59万人,同比增长15.84%;旅游总花费34.32亿元,同比增长15.19%,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实现双攀升。与此同时,首府市民也纷纷走出家门,年夜饭、聚会等消费需求激增,多家老字号餐厅单日客流突破历史峰值,各大餐饮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延长营业时间、推出特色套餐等方式,接住了这波“流量”。
传统美食:餐饮市场“扛大旗”,老字号店日均翻台4轮
“从正月初一至初六,每天从上午10点忙到次日凌晨1点,员工轮班吃饭。”格日勒阿妈某店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该店日均接待顾客超150桌,现熬奶茶、手把肉、奶皮子等传统菜品销量翻倍,正月初三初四每天卖出的奶茶,抵得上平时一周的量。来店的有70%都是外地游客。为应对客流,该店还临时招募了多名兼职员工。
正月初八,在老绥元烧麦大召店,店长正在为等待的顾客叫号。该店春节期间单日销量突破900笼。店长介绍,烧卖师傅从凌晨4点开始备料,全天候蒸制。“原本计划闭店一天,但顾客源源不断,只能临时取消休假。现在一天能翻台三四轮,平均一天能接待200多桌。”
主打涮羊肉的额尔敦传统涮某店创下日均翻台4轮的纪录,服务员透露:“顾客中外地游客占比超五成,不少南方游客从社交平台上了解到我们店羊肉鲜美,旅游期间便径直而来,后厨备货量增加了三倍。”
此外,清源巷、呼伦贝尔南路等多家冰煮羊店生意火爆,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游客分享的打卡帖子。
用工创新:兼职日薪翻倍,企业“抢人”各显神通
面对春节期间用工紧张,呼和浩特餐饮企业纷纷出招。BOSS直聘数据显示,1月下旬至2月初,呼和浩特餐饮行业兼职招聘需求同比上涨65%,服务员、传菜员等岗位日薪最高达220元,较平日增长30%。
“正月初三至初八,我们招了近10名临时工,日薪150元至200元,包三餐,还额外发红包。”塞上老街附近某老字号菜馆负责人介绍,门店将全职员工与兼职员工混合排班,并通过“错峰用餐+通班制”延长服务时间。
来自乌兰察布的兼职员工李娜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她连续工作8天,每天工作时间超10小时,“虽然累,但8天‘红包+工资+奖金’,挣了3000多元,比平时兼职工资高很多。”
数字化赋能:线上团购、直播引流成新增长点
今年春节,呼和浩特餐饮企业加速拥抱数字化。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5日,呼和浩特异地餐饮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52%,冰煮羊、奶茶、风干牛肉等特色菜品成为热门标签。
“我们通过抖音就卖出了4000多份羊杂面套餐,还开通了线上排队功能。”锡林郭勒南路某餐饮店运营总监表示,线上引流让门店客流量提升40%。而老字号贝尔杂碎馆等多家老字号门店尝试“短视频+线下体验”方式进一步拓宽客源,春节前后日均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
顾客体验:南北口味融合,服务细节升级
“没想到在呼和浩特能吃到这么地道的粤式早茶!”来自广东的游客林女士在香格里拉酒店餐厅用餐时感叹。为满足多元需求,多家餐厅推出融合菜单,在传统特色美食烩菜、莜面、手把肉的基础上推出粤式点心、甜品、融合菜等创新菜品,以吸引年轻家庭客群和外地游客。
服务细节的优化也提升了消费体验。多家餐饮连锁店为排队顾客提供免费热奶茶和蒙古族歌舞表演,并赠送特色奶食伴手礼。“这些互动让等待时间不再枯燥,孩子特别喜欢。”带着家人旅游的北京游客赵先生表示。
行业观察:春节餐饮行业活动迸发,撬动全年消费信心
“春节档餐饮市场的火爆为全年开了好头,但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口碑,仍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内蒙古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会长牛银祥分析,今年餐饮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返乡+旅游”双轮驱动下沉市场消费;二是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加速行业效率革新;三是品质化、体验化需求倒逼服务升级。“春节期间首府旅游业的火爆带动了餐饮业发展,餐饮业口碑在社交媒体的进一步积淀又反过来带动了旅游业,在这样良性双向循环的作用下,相信呼和浩特的餐饮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快。此外,春节期间餐饮行业活力迸发,也为提振全年消费信心打下良好基础。”牛银祥表示。
未来,呼和浩特餐饮企业已开始布局。2月11日呼和浩特将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届时将提供多个餐饮业相关岗位,助力企业储备人才。更多本土老字号品牌计划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社区店拓展,进一步贴近消费者需求。
这个春节,呼和浩特的餐饮人用热气腾腾的美食和创新的经营智慧,在冰天雪地里点燃了新年消费的“第一把火”。(实习记者 杨承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