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把节水作为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摆在了治水管水空前重要的位置,呼和浩特市将紧紧围绕“六个行动”要求,大力落实节水行动,以最扎实的举措、更严格的管理制度,推进系统、深度综合节水,促进水资源持续节约利用,“节”尽所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要控制在10.7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3.5%;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完善节水管理体系 精打细算控总量
作为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呼和浩特市的水资源在“量”和“用”上都有短板,一些地方存在着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的问题。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通过建立节水管控指标体系,确保节水行动顺利开展,目前,市水务局正在加紧起草《呼和浩特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加速制定完善5项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水计量是推动用水户节约用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今年,呼和浩特市将进一步强化用水计量,按照“应装尽装、应测尽测”的要求,年许可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地表取水、5万立方米以上地下取水的非农用户全部实现在线计量;1万亩以上9个大中型地表水灌区渠首取水实现在线计量;井灌区全面实行“以电折水”计量,抓好高标准农田项目“井电双控”计量设备安装,尽快实现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的智慧化管水方式。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
节约用水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春节前出台的《呼和浩特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压减农业、工业、城乡、生态用水,深入推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农业方面,采取工程节水和制度节水两手抓,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同时将统筹安排农艺节水配套,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有效治理“浇白地”等。
工业方面,推动重点行业开展节水改造,聚焦重点用水领域,创建节水型企业8家、节水型园区1个。
城乡方面,加大老旧破损管网治理力度,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推进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实现村口、入户计量全覆盖。落实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生态方面,持续落实以水定绿,加强城市绿化用水管理,科学开展节水绿化,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再生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增加非常规水 持续探索节水开源新路径
污水再生利用是首府精打细算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用足再生水,通过打造“H+回”型再生水管网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再生水利用3个试点。另外,水务、住建、生态环境部门将围绕强化试点带动,加快建设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同时,用好自然降水。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跨区域、空地联合增雨作业。完成国家海绵示范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就地消纳利用水平。(武子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