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应如此

坚定不移纠治形式主义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取得了显著成绩、明显成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作为“四风”之首的形式主义,当前在个别地区和领域树倒根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新表现、新变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分别对应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现象。马克思指出:“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形式主义将二者割裂开来,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敌。因此,必须要把纠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认识形式主义的多样性、变异性、顽固性和反复性,从思想认识、利益根源和制度机制上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坚决打赢纠治形式主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纠治形式主义,首先应找准其思想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从主观上看,之所以滋生形式主义,主要原因是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模糊或丧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了问题,对坚持“三个务必”没有端正思想认识。因此,纠治形式主义,首先要持续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树立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意识。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纠治形式主义,要求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向盘”,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行为。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政绩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的人生追求。“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党员干部如果责任意识缺失或淡化,在工作中就很容易滋生形式主义。要持续强化对党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切实做到“心中有责”“责任过硬”,知责于心想干事、担责于身能干事、履责于行干成事。

  旗帜鲜明讲政治,发扬优良作风。党员干部看问题,要善于从政治上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反之,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样,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也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不是抽象的,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对贯彻党中央精神‘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允许‘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查找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存在的政治偏差,把讲政治落实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效果上,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不正之风并与之顽强斗争,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作风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且要从制度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纠治形式主义,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坚持以完善的制度管人管权管事。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对党员干部最大的激励就是正确用人导向。要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让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党员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党员干部受到批评和惩处。为有效解决党员干部“不敢为”问题,要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全面、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此外,要进一步完善问责制度,切实解决问责不力、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作者:尚传斌  单位:光明网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