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钢铁动脉上的冰雪交响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日前,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冰雪健儿齐聚亚冬会赛场时,一条条钢铁动脉正架起了一座座连通世界的"冰雪桥梁"。作为赛事保障的重要力量,中国铁路以"零距离"的精准保障、"零温差"的人文关怀、"零时差"的科技赋能,让这场冰雪盛会绽放出别样的时代光彩。

  钢铁动脉织密冰雪路网,跑出亚冬保障加速度

  在赛事筹备期间,铁路部门以绣花般的“功夫”编织保障网络,哈大高铁增开亚冬会专列、长珲城际铁路启动公交化运营、东北高铁网实施"一日一图"动态调整。从北京到哈尔滨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实现4小时直达,中俄国际联运列车增设滑雪器材专运车厢,日均开行赛事专列达136对。这组跳动的数字背后,是铁路人顶风冒雪检修线路的坚守,是调度大厅彻夜不眠的灯火,更是中国高铁在-40℃极寒中锻造出的硬核实力。当来自东南亚的运动员惊叹于窗外飞驰而过的银装素裹,这条钢铁动脉已然成为展示中国速度的流动展台。

  智能服务升温冰雪旅程,诠释人文亚运新内涵

  在沈阳站冰雪驿站,会说8国语言的智能机器人为外籍运动员规划出行路线;长春西站的滑雪板之家提供器材保养、雪蜡加装等专业服务;哈尔滨站的穹顶候车厅变身冰雪文化长廊,用全息投影讲述百年中东铁路的故事。更令人动容的是细节处的温暖,铁路人员手绘的赛事场馆换乘攻略,餐车特供的东北酸菜火锅,专门设计的防滑登车梯......这些闪耀人性光辉的微创新,让寒地高铁成为传递温暖的移动会客厅。

  科技赋能铸就冰雪盾牌,彰显大国重器硬实力

  面对极寒天气的严峻考验,铁路系统亮出科技底牌,北斗监测系统实时感知轨道毫米级形变,接触网激光除冰装置24小时待命,动车组“防寒铠甲”可抵御12级风雪。在亚布力赛区,全球首列全地形冰雪专列凭借履带式走行部穿越林海雪原;在北大湖赛场,氢能源除雪车实现零排放高效清障。这些突破性创新不仅为赛事保驾护航,更让世界看到中国铁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当日本冰壶队教练通过5G直播分析对手战术,当韩国速滑选手在车厢内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这条钢铁动脉已然成为冰雪运动创新的“超级实验室”。

  冰雪终会消融,但镌刻在钢轨上的记忆永不褪色。从百年前中东铁路的蒸汽汽笛,到今天穿行林海雪原的复兴号,中国铁路用钢铁意志熔铸冰雪,以创新精神开道护航,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不断突破自我。当亚冬会的圣火照亮夜空,呼啸而过的列车正载着冰雪运动的激情、区域发展的梦想,驶向更壮阔的远方,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中国铁路奏响的最美妙的“交响曲”。(作者:王江荣 单位: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