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宛如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独特印记,成为永恒不变的归乡密码,这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不仅是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情感坐标的校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夜饭桌上,当听着年迈的父母念叨着“多吃点”,会倍感温馨;在5G视频通话清晰如面的时代,我们仍愿穿过千山万水去触摸父母新添的白发。正如网友所说:“春节是给忙碌的现代人按下的暂停键,让我们记得自己为何出发”。
春节假期结束,迎来春运返程高峰。当返程的行李箱被母亲塞满最后一挂腊肠,父亲偷偷将零用钱塞入背包,这些笨拙的爱,在安检仪上显现出最温暖的X光片。中国铁路正以“超级引擎”的姿态托举这份沉甸甸的牵挂。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自1月14日春运启动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4.13亿人次。2月1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5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145列。中国铁路像永不断流的血脉,蜿蜒在中华大地上,托举起偏远山村的炊烟,也连接着都市闪耀的霓虹。如今,当人们踏上返程之路,心中除了对家的眷恋与不舍,更多的是对新一年的憧憬与展望。
从绿皮火车到智能高铁,从通宵排队到“刷脸进站”,春运的进化史恰是中国发展的微缩景观。当G2025次列车穿越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载满着中原地区产业升级的希望,当“熊猫专列”驶离成都站,竹编礼盒里装着乡村振兴的密码,在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节飞驰的车厢都是流动的奋斗宣言。返校大学生们,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知识为刃,在学术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才华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快递小哥们则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务工者们返程后则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投身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础建设当中,用勤劳的双手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当14亿人的梦想与国家的蓝图同频共振,每次出发都是向着星辰大海的重新启航,车轮滚滚向前,载得动乡愁,更载得起希望,因为前方既是小家期待的明天,更是大国擘画的未来。
暮色里火车站下,电子屏幕上跳动的车次如夜空中闪耀的繁星,随着时间的逝去不断变换,见证着无数人的来来往往,更见证着国家在时代的潮流中稳步向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伟大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共同书写着属于中国的壮丽篇章,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冲锋! (作者:杨文广 单位: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