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应如此

深刻把握“五个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核心提示】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为理论根基,指明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并汇聚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核心密码

  ●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在彰显中华民族的主体地位、揭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旨归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指引。

  “五个共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地位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五个共同”把开拓完整疆域、缔造统一国家、书写共同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主体明确表述为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从五重意义的本质身份上阐明了各民族成员的平等性和主体性,从而回答了是谁真正获得平等权利、由谁共同当家做主人的根本性问题。由此出发,以“五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求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展现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大家庭具有的共同体属性和实体属性,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民族推进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主体地位。

  近年西方世界乱象频发,西方之乱已经成为世界不安全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西方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善谋敢断,民族工作领域呈现出全新格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基于“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国共产党鲜明提出了‌‌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重要原则,正确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个关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空前加强,“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观”等理念要求深深嵌入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行为和内心之中,更加巩固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五个共同”揭示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五个共同”所蕴含的大历史观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天下”“大同”等观念的批判性继承,突破了西方民族国家范式以及民族主义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书写,发展出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诞育、成长并凝聚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如何看待不同民族间政权和管辖疆域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廓清的基本问题。正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接续互动中,“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为理论根基,立足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与一贯性,讲清了国家政治体的演进与文明体的发展具有同构性,指明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并汇聚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核心密码。在大历史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王朝与地方政权”的有机关联与互补交融得以充分展现。一方面,中国疆域范围内的各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多元人群历史演进的结果,彼此间频繁地交流互动、开放地吸收借鉴、深度地亲近融合,构成了各民族共创中华民族历史的事实前提和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各民族共同追求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的深层次精神动力,赋予了中华民族超越地域、族群、种族、宗教等单一要素的认同意识和凝聚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文明根基与历史脉络。

  “五个共同”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旨归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从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来看,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是同化或者竞争的关系,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关系。“五个共同”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为客观看待中华民族内部多元民族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科学指导,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旨归。

  认识论决定方法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限度地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充分肯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历史地位;这条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性;这条道路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辩证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相结合的基本结构与演进动力。

  “五个共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古今中国之事实、融汇中西文明之精华、基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理路作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在把握当今世界国家发展规律与人类创造的文明多样性方面,拓展了更为宏阔、开放、进步的视野,而且从认识根源上跨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方法局限,在丰富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道路和模式选择、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营造更为良好的国际关系氛围等层面,展现出卓越的中国思想与实践智慧。正是基于对“五个共同”的由衷认同,中华民族更加自觉地体认到自身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

  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增强作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勠力同心、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作者:刘云广 单位:内蒙古党校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研部)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