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海市法律援助机构扎实践行“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宗旨,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效,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减材料,法律援助“一次办”。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依法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真正实现法律援助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零跑动,法律援助“就近办”。乌海市构建起以市、区两级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以镇(街道)、团委、妇联、公检法等8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延伸,以村(社区)83个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触角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惠民服务圈”,让群众能够及时、就近获取法律援助服务。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打破法律援助跨层级、跨区域受理壁垒,实现法律援助申请由“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取法律援助服务的便捷性。
缩时限,法律援助“马上办”。全市法律援助机构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畅通绿色通道,对各类重点群体的法律援助案件提供定制化服务,做到优先处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真正让群众“零等待、少跑路、快办事”。
享数智,法律援助“指尖办”。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依托司法行政机关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布地址和联系电话,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第一时间接待(接听)、受理、指派。绘制法律援助机构“电子地图”,群众可通过“一键拨号”“一键导航”功能查找就近的法律援助机构。推行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与乌海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增设法律维权律师值班专席,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打造全天候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全面推广使用“互联网无人法律服务终端”,实现线上线下深度共融互通,让法律援助“触手可及”。
多举措,法律援助“优质办”。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建立“轮派制+点援制”案件指派机制,结合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受援人特点等情况,精准匹配承办律师,并为各类重点群体提供邮寄受理、帮办代办、上门办理以及延时、预约等服务。实行法律援助案件容缺后补机制,对事实清楚但相关材料不齐全的案件,实行先行受理、指派,事后补全欠缺材料,有效减少受援人诉累。 (黄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