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眼罩、助眠白噪声……如今,不少人为“睡个好觉”尝试各种方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工作、学习压力较大,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多梦等睡眠问题突出。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睡眠 优先之选”,专家建议大众应提高健康意识,学习必要的情绪管理,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提升睡眠质量。
“已知的睡眠障碍有7大类80多种疾病,足见其复杂性,整体来讲,失眠、嗜睡、打鼾、多梦都要重视起来。”乌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仲兴说。
2024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的平均睡眠时长普遍偏短,为6.75小时,有28%的人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睡眠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超六成人的睡眠质量欠佳,甚至有20%的人属于“较差”水平。王仲兴指出,目前的医学研究已经表明,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和睡眠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睡眠问题。
王仲兴曾接诊过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为健身教练,身体素质好,生活规律,但睡眠浅,一点动静就会惊醒。经过了解,王仲兴发现,该患者有高血压、打鼾等问题,最终确诊为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经王仲兴建议,该患者佩戴无创呼吸机睡眠,睡眠障碍明显缓解。
睡眠中常见的打鼾其实是需要注意的,可能是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以该病症为例,可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器质性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分布各年龄阶段,肥胖、肌肉松弛、面容等都有可能导致该疾病发生。“婴幼儿如果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甚至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该病症由于长期呼吸不畅,还会出现腺样体肥大面容,家长需要高度重视。”王仲兴说。
当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睡眠障碍,都可能引发诸多疾病,如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都需要及时就医,对症下药。王仲兴说:“如果能在30分钟内入睡,深度睡眠较长,不易被惊醒,无起夜或很少起夜,白天头脑清醒,这样就算比较好的睡眠了。”
经常熬夜、不按时作息、焦虑、肥胖等都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据统计,相较于30年前,我国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长缩短1.8小时,深度睡眠占比跌破20%警戒线。目前,人们对改善睡眠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对睡眠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升。
如何拥有好的睡眠,王仲兴给出建议:“‘自律才能自由’,这句话也适用于避免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要培养规律作息,平时注重运动、冥想等健康习惯的养成,睡前热水泡个脚,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过度依赖褪黑素等助眠产品,必要时寻求医生的科学干预等等。改善睡眠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更加合理地支配时间,培养睡眠习惯,慢慢就能看到效果。”
我们应树立“健康睡眠 优先之选”的理念,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掌握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切实提高睡眠质量,每个人都能一觉酣睡到天明。(张楚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