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火了。据报道,在AI帮助下,教科书上的人物插图活了起来。这边,被吐槽写诗卖惨的杜甫咆哮回应:“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宽带全断,你不抑郁啊?回答我!你难不难受?”那边,被吐槽“文人不要当皇帝”的宋徽宗暴躁输出:“当皇帝是我自己愿意的吗?不是向太后选的吗?我瘦金体不好看吗?”还有唐伯虎回怼“不务正业”,秦始皇唐太宗互争千古一帝……视频里不时来一句“回答我!”在AI加持下,历史人物动起来,画面诙谐、语言魔性,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说着网络热梗、暴躁讲述自己的生平、大声质问屏幕前的网友,不再正襟危坐、反差感拉满的“老祖宗”,让人感受到古人一样有喜有悲、生动可爱,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有网友说,“平时对历史了解没有这么详细,现在听到‘本人’讲,有一种又好笑又心酸的感觉。”爆改历史人物,拉近了古今距离;以新鲜有趣的方式做历史科普,能降低公众接触历史的门槛、提升对历史的兴趣、让知识“以粗暴的方式进入脑袋”,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爆改已经让人感到不适,部分城市利用爆改“老祖宗”文旅宣传,已经招致批评。如果趣味科普只顾好玩只图流量,难免滑向花式恶搞。用AI生成古人动态形象,虽然每位“老祖宗”长得不一样、说话不一样,可表情动作甚至音色神态都十分相似,就像同一个人披着不同的马甲。乍看起来挺新鲜,看久了就会混淆,只记得被“老祖宗”骂过,却记不清谁说了什么话。暴躁的“老祖宗”刚开始只是为自己“辟谣”,后来在线“挑战”,如此发展下去,“老祖宗”岂不成为被消遣的乐子、用来吸引眼球的戏码、兜售私货的嘴替?此前AI爆改经典老剧,就曾出现“潘金莲与武松定情”“女儿国国王和唐僧接吻”等用恶趣味博流量的离谱画面。
爆改历史人物爆火,说明创作者深知观众对“老祖宗”有兴趣,想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既然如此,创作者在用AI生成视频时,除了新颖有趣的形式,更应该带上对历史的敬畏、对历史人物的尊重,防止作品轻浮、猎奇、恶趣味的倾向。历史是厚重的、深沉的,历史人物是丰富的、复杂的。一句“回答我”,答不出“老祖宗”跌宕起伏的人生,答不出他们在历史境遇中应对生活的态度和智慧。在历史的天空下,以阅读的方式感受“老祖宗”的喜怒哀乐,才是打开历史人物的正确方式。不管“回答我”还是“质疑我”,都是可以不断探索的方式。
因为技术进步,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有机会动起来、笑起来。期待更多创作者用好新技术,守住爆改的边界,带领网友走向历史深处。(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