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居住环境 徐楠 摄

青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徐楠 摄
青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搭建多元化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全力打造让青年住得好、能就业、精神富足的安居乐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在乌兰察布扎根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住有所安,异乡也能变家乡
“大学毕业后,我就来到了乌兰察布市,在这里买了房,结婚生子。如今,这里就是我的家。”38岁的徐磊说。
徐磊认为,安家不仅是对未来生活的抉择,更是寻找一个能承载全家人生活志趣、值得托付一生的栖居之所。2019年,初到乌兰察布的徐磊,便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在这里,年轻人能享受宁静的生活,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交圈子让他感受到亲情、友情以及邻里间的温暖。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公园,如同一片片“绿洲”,既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又是生态乐园。
“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绿色,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之一。”徐磊说,“还有那让人一眼就爱上的蓝天,从小到大,我都没见过这么蓝的天。在家看着窗外,心里特别敞亮。”
市民崔洋来自唐山市,前些年经同学介绍来到集宁区工作。工作稳定后,他在百旺家园小区购置了住房,安定下来。崔洋表示,随着城市化发展,一线城市趋于饱和,来到小城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他工作不断变动,收入也有所增加,于是在新区购置了一套面积更大的房产。
“好房子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咱们这儿的房子格局好、质量优。关键是和大城市相比,房价合理,房源充足,选择空间大。”崔洋说,“对于我们这些收入不算高的年轻人来说,不用靠家里帮忙,也能买得起房。虽说老家在外地,但在这儿我很有归属感。”
业有所成,工作无忧有保障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聚焦用人单位和就业人群的实际需求,出实招、解难题,持续深化技能培训、优化招聘服务、提升创业质效,让越来越多人的就业创业梦想成为现实。据了解,2024年自治区推送乌兰察布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4472人,实现就业4186人,就业率达95.4%。2024届市直院校毕业生申报一次性求职补贴1357人,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203.55万元。
“马上大学毕业了,妈妈还担心我的工作。后来我了解到乌兰察布就业政策好、机会多,就来试试。现在我通过了一家企业的面试,毕业后就能上班了。”来自大同市的大学生张茂说。
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乌兰察布市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为有创业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创业贷款支持,尤其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场地支持和各类奖补等相关政策。同时,联合高校、企业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挖掘优秀创业项目,推动优质项目转化落地。加大对重点群体创业的支持力度,根据不同层次创业者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心有所依,涵养精神家园
夜幕降临,下班后的青年们汇聚在乌兰察布青年夜校,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充电”时刻。在美妆课程教室里,老师邀请学员当模特进行化妆技巧教学示范,从如何判断自己的脸型开始讲解,通过化妆品的选取、化妆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方面逐渐深入,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化妆和搭配技巧。
“现在的年轻人玩手机时间久,肩颈都有问题,学会了都自己按一按”“我们要遵循轻、柔、缓的原则”……保健按摩课上,老师现场示范,向学员传授按摩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推、揉、捏、按等多种实用的按摩手法。
此外,青年们也在参与社区公益和志愿服务中不断增强着对乌兰察布的认同感。记者从乌兰察布志愿者协会了解到,近年来从社区到乡镇,从孤寡老人的家中到困境学子的课堂,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用汗水传递温暖,以爱心凝聚力量,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目前,乌兰察布市共有73379名志愿者活跃在志愿服务的一线,开展垃圾分类、植绿护绿、创城志愿服务、关爱青少年、关爱老年人、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还开展了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青年人关注的音乐节等活动,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承载青年人所向往的“诗和远方”的文旅游玩去处多,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目光,也留住了年轻人的脚步。(李梦娜 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