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准格尔旗迎泽街道曙光社区居民张芳,骑着刚从车棚里取出的电动车送孩子上学。这个投资8万元的新车棚,正是该社区“共建实践金”机制惠及民生的生动写照。
在准格尔旗,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共建单位、驻地商铺、居民群众与政府携手,共同编织出基层治理的“幸福经纬”。2024年,迎泽街道曙光社区面对电动车停放难题,积极行动,利用废弃采光房等空间,与共建单位合作,建成2个标准化车棚。居民张芳感慨地说:“以前旧车棚无法使用,雨雪天气电动车总被淋湿。现在有了新车棚,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这一变化,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也提升了社区的整体环境。同样受益的还有湖东社区的居民。75岁的王黑眼老人轻刷智能卡,推开单元楼崭新的防盗门,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她告诉记者:“以前单元门关不严实,风裹着沙土往楼道里灌,现在免费给换了防盗门,既安全,又美观。”这项民生工程,得益于社区共建单位内蒙古准格尔国投集团投入的12万元“共建实践金”,让26个单元的306户居民告别了使用近20年的老旧门禁。
“共建实践金”不仅解决了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更推动了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湖东社区党支部书记付晓庆说:“共建实践金让民生工程从‘政府独奏’变成‘社会合唱’。在完成基础设施升级后,社区计划将资金投向红色物业建设,打造共享屋等便民服务阵地,确保把最暖心的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在蓝天街道白云社区,睦邻“帮帮车”穿梭在街巷之间,它既是移动宣传站,又是帮办代办的“流动服务站”。独居老人王秀莲身体不适,一时找不出原因,便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开着睦邻“帮帮车”带她去就诊,让她深切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暖。
“共建实践金”是准格尔旗2021年发起创设的社区共建共治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五捐”资金池(定向捐、爱心捐、公益捐、带头捐、互助捐),精准投向急难救助、设施升级等民生领域,实现了三大转变:资金筹措从“财政输血”转向“社会造血”、项目决策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实施过程从“政府包办”升级为“多元共治”。2024年,“共建实践金”已撬动社会资金超千万元,落地47个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升级、就业服务、文化惠民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准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