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祖孙三代的绿色接力

  “我这辈子最有成就的事儿就一件:种树。从小种到老,从漫漫黄沙种到满眼绿意……”3月26日,家住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的吉日嘎拉图,望着眼前逐渐返青的万亩草场,心生感慨。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这里曾是内蒙古沙化土地最为集中、沙害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旗县之一。但在吉日嘎拉图心中,这片被风沙肆虐的土地,是他深爱的家园,也是他发誓要用一生去守护和改变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吉日嘎拉图家承包了周边三面环沙的1.2万亩草场,从此,与风沙的战斗正式打响。

  起初,他们一家人只凭一腔热血,盲目地种下树苗。可毛乌素沙地的风沙太凶猛了,常常一夜之间就把树苗连根拔起。但是,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经常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总结失败的教训,还四处打听治沙方法。找有经验的老人请教,也买来相关书籍学习。

  慢慢地,吉日嘎拉图掌握了一些窍门,根据沙地的特性,选择耐旱、抗风沙的沙柳、扬柴等植物;在种植时,采用合适的间距和深度,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为了更好地固定沙丘,他还学会了用麦草方格固沙法,先在沙地上铺设麦草方格,再在方格内种树。每一个麦草方格都需要吉日嘎拉图亲手铺设,虽然辛苦,但看着一个个方格在沙地上铺展开来,就像给沙地织上了一层防护网,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那些年,我们全家老小齐上阵,在沙地里挖坑、填土、浇水,每一棵树苗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吉日嘎拉图感慨地说。

  如今,放眼望去,周边1.41万亩植被连绵不绝,沙丘被牢牢固定,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他家草场的种植覆盖率也达到了70%。

  吉日嘎拉图不仅自己没有停下治沙的脚步,也让儿子、孙子也加入了这场绿色接力。(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国萍)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