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管好用好食品“身份证”

  吃到嘴里的东西,你真的知道是什么、有哪些成分吗?对“吃货”们来说,最近有个好消息,那就是被称为食品“身份证”的食品标签,将对消费者更友好——3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发布,对食品标签标示要求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并设置2年过渡期。

  预包装食品,就是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除了生鲜等,我们日常购买的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配料表、保质期等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仅关乎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更关乎食品安全。

  从最近被热议的“千禾0”商标说起,走进超市一看,货架上标识有“零添加”“0防腐剂”等类似宣传语的食品不少。这是因为不少人认为“食品越是纯天然就越健康”,于是不少商家采用“零添加”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实际上,正是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才使得食品的生产、储运和流通得以正常进行,现代食品工业中,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几乎不存在。就算真是“纯天然”,也并不代表一定更健康。商家宣称某产品不添加A,实际添加了B作为替代品,“选择性归零”充其量只是文字游戏,利用并强化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知。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词汇及其同义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终止了部分商家的文字游戏,就会少一些消费者被误导。

  除了帮助消费者在知情情况下作出选择,食品标签还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新标准实施后,我国食品标签将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能够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针对婴幼儿群体的特殊要求,合理设置指标和范围;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一系列贴心举措在更好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能引导公众健康饮食,无疑是一大进步。

  光是标准优化还不够,落实水平也要同步提升。近年来,食品配料表造假、缺失的案例不少,网售食品、网红食品问题突出。此前,网红食品“蜡瓶糖”被检出有害物质,然而配料表弄虚作假,有的商家甚至还提供了安全检测证书。消费者取证成本高,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令不少商家有恃无恐。有律师还提到,“私房菜”“手作食品”等产品,常以“初级农产品”名义规避预包装食品要求,类似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当预包装食品标签不再“躲猫猫”,购物不再像“开盲盒”,吃得安全、健康就“只欠东风”——那就是消费者学会正确使用食品“身份证”,科学选购,健康饮食。 (维 辰)

  ​

编辑:章颖慧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