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海

共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觉盛宴

  展览现场,市民拍照留念。

  春光正好,草长莺飞,八方嘉宾欢聚乌海,共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

  3月30日,“和美家园 万物共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摄影艺术展(乌海站)首展暨生态乌海摄影展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开展。

  在雪后山地上觅食的岩羊、在云雾缭绕的秦岭山脊驻足休息的秦岭羚牛、在礁石上打着哈欠的西太平洋斑海豹……进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摄影艺术展(乌海站)首展暨生态乌海摄影展的展览厅,仿佛瞬间从城市的车水马龙穿越到了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像是一个个故事的入口,用镜头语言生动展现着中国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引领参观者走进野生动物的生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

  本次展览以“和美家园 万物共生”为主题,首次以森林、湿地、海洋、荒漠、城市等生态系统为策展结构和影像叙事方式,将镜头对准哺乳动物、两栖爬行类、鸟类、昆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来自国内外60余名著名自然摄影师的160余幅摄影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奇野之美。

  带着孩子前来观展的市民孙金伟感慨地说:“平时孩子只能在书本和电视上看到这些野生动物,这次近距离欣赏到如此高清、生动的摄影作品,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能让他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为了让参观者深入了解摄影作品所展示的故事,每幅摄影作品都辅以图注说明和二维码,讲述摄影师的拍摄感悟,介绍物种科普知识和法律知识,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和对自然的认知。

  “摄影作品不是单独展示某一种野生动物,而是活灵活现地展出它们的生活情景和状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手机扫一扫照片上的二维码,还能了解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非常长知识。”市民薛茜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此次摄影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传播。通过这些摄影作品,参观者深刻认识到野生动物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存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参展摄影师宋林继所说:“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的人看到野生动物的美丽和脆弱,唤起大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在摄影展的乌海单元部分,共精选了乌海市6名本土摄影师的20幅精美佳作。这些作品以栖息在乌海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黑鹳、白头鹤、岩羊、沙狐等为主角,记录了他们美丽灵动的瞬间,进一步反映了乌海市近几年生态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

  “咱们乌海的生态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栖息在乌海的白头鹤、岩羊、沙狐等野生动物被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来,让我们能近距离领略到它们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市民赵予观展后感慨道。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展览还设置了打卡互动区、留言互动区。打卡互动区内参观者络绎不绝,在模拟自然环境的场景中,参观者仿佛化身为深入丛林的探险家,与野生动物来一场亲密接触,并用相机记录下这有趣的瞬间。

  在留言互动区,人们纷纷写下自己的观展感受和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美好期许。“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让我们一起为保护野生动物努力。”“希望这些可爱的动物永远生活在它们的美丽家园。”……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汇聚成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野生动物的关切之情。

  “这次摄影展是乌海市举办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生态摄影展。希望通过摄影作品的力量唤醒大家对自然的关注、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白小龙说。

  蓝天之下,万物熙攘。随着观展的深入,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这些美丽的生灵在它们的家园里自由生活,才能让我们的地球保持生机与活力。(刘洋)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