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禁用“红蓝黑”给城市添不了彩

  最近有人在网上反映,河北廊坊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商户门头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造成一系列麻烦,甚至有多年老店被迫发视频、贴告示提醒顾客“并未搬迁,还在营业”。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因为使用了红色作为主题色,也不得不变身“绿雪冰城”。

  红色是广告牌中常用的暖色,蓝色给人静谧高端的印象,黑色则是许多老街区招牌的万能底色,把这三种颜色一禁了之,颇有种“裁员裁到大动脉”的既视感,受影响的商家不在少数。

  此前,有部分城市曾有过统一商户门牌颜色和字体风格的奇葩操作,不仅导致样式千篇一律,同时也影响到许多商家的正常经营,招致不少批评。对此次禁用三种颜色的规定,当地城管部门并未作出明确解释,也未提供相关文件,只通知商户说是“城市规划的需要”,既无道理,也无法理,更缺少后续的补偿措施,这样的奇葩要求怎会得人心呢?

  要深究换色的原因,或许能从该市去年底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中管窥一二。其中确实有提到“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并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广告牌作为负面案例。

  三河市究竟想要呈现怎样的效果?这是许多网友想破头也想不明白的问题。从文件中来看,“燕郊城区主打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东部城区主打新国风、生态化、园林化”或许是其最终的目标。文件还建议:“牌匾底色可选用如浅咖色、浅灰色、玫瑰金、米黄色、象牙白等。字体颜色可选用如米色、白色、黄色、咖色、金色等。”配合文件中其他种种繁琐的要求,确实也能让人想象出一幅典雅丽质、协调统一的效果图来,可再仔细想想,总觉得不太对劲。

  问题出在哪里呢?抛开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征求了市民和商家的意见,有没有决策者凭个人喜好“拍脑袋”等诸多疑点,即便这座城市可以用尺子和色卡去反复度量,最终造就一款精美的“工艺品”,但在我们的想象中,却似乎怎么也找不到人的痕迹——街道上或匆忙或惬意的行人,临街商铺里的叫卖声和烟火气,到处引战耍宝的“雪王人偶”,抓眼的招牌和略带俗气的大字,这样的整体氛围就被“破坏”了。正因它“理论上”太过完美,并通过强制力推进,最终却反而像是“效果图”“沙盘”,或是人为塑造的网红打卡点,而不是一个真正惬意的生活空间。

  城市本就因人的聚居而产生,是地理因素、历史条件和人劳动休息的共同产物。红墙青瓦中镌刻着历史与岁月的痕迹,长檐骑楼下蕴藏着对抗雨水和烈日的奥秘,这些自发形成的文化元素强求不来,它们的自由组合造就了城市的整体风貌,也反过来影响着城市中人的脾性。为什么不能自然些,尊重市场规律和生活经验,把生产美、发现美的权利交给城市的主人呢?他们会用时间给出更好的答案。

  当我们形容自然奇观时,总会说“上天打翻了调色盘”。我们的城市或许也是如此——它的“调色盘”里不止红蓝黄绿,也浸染着普通人的惯常和期许。 (默达)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