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尔道、“乌冉克”民族服饰、蒙古象棋雕刻技艺……一项项“非遗”珍宝,使阿巴嘎旗“非遗”以全新之姿步入大众眼帘,绽放出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的基因密码,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让非遗“火”在当下、“传”向未来,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
非遗作为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对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每一项非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通过传承非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通过创新方式参与非遗传承。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和欣赏“非遗”,这种创新不仅推动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增强了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非遗传承以“人”为根、以“技”为脉,通过年轻化表达、产业化延伸和科技化赋能,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活态传承。只有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构建可持续的传承生态,才能真正实现“火在当下,传向未来”的文化使命。(刘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