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农产品“美颜直播”当休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司光9日在出席国务院食安办新闻发布会时指出,农产品“美颜直播”等新风险的出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许多挑战。

  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迅猛发展,“农产品带货”成为助农增收的新渠道。然而,新渠道带来新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部分商家利用滤镜、特效等手段对农产品进行过度美颜,甚至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实物与直播展示严重不符。调查显示,在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中,负面舆情最多的是虚假宣传,占比高达52.48%,过度美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过度美颜的镜头下,发蔫的蔬菜水果变得鲜嫩饱满,冰冻肉类看起来像是现宰鲜肉,再配上主播热情的推荐,哪怕是最有经验的主妇,恐怕也很难分辨其真假。这种“美颜直播”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带来网络食品销售的新风险,也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挑战。而且,那些真实展示农产品的诚信商家反而因此而处于劣势,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影响市场公平,不利于农产品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监管不分线上线下,必须筑牢食品安全“云端防线”,决不能任其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盲区。对此,要强化平台责任,督促主播及其服务机构真实带货、合法合规经营;压实协同治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网信等部门,要加强信息监测通报和协查处置,重罚夸大、虚假宣传者;用好技术手段,比如浙江等地打造绿色直播间样板,建立“一乡一品牌,一品一溯源”体系,广东推出网络主播“健康分”信用评价体系,这些都是规范直播带货行为、减少“美颜”农产品的有效尝试。此外,还要完善维权机制,优化直播购物退换货流程,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推出红黑榜公示,让虚假直播宣传人人喊打,无处遁形,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谭敏)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