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高志华)近日,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行动方案(2025-2030年)》,标志着全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正式启动。该方案以“全面普查、精准施策、科技赋能、全民参与”为核心理念,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启动实施资源普查与平台建设等五项重点工程,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拥有众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树名木。此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实现全区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率、建档率、挂牌率、濒危树种保护率“四个100%”目标。通过无人机航测、雷达无损探伤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每一株古树的生长环境、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针对濒危树种,将组建专家团队制定“一树一策”复壮保护方案,实施土壤改良、树洞修复等精细化保护措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立详细的古树名木纸质图文和电子信息档案,“一树一档”信息完善率达到100%。构建古树名木数字化管理数据库平台,深度整合各部门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古树名木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的高效汇聚、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全区古树名木数字化管理达到100%。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打造“古树名木+文化+生态”的旅游新模式。开发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开展古树文化展览、生态科普教育、自然体验活动等项目,推动各地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振兴和居民增收,实现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双促进”。行动方案特别强调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将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认养、公众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争取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保护。